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教学研究» 我校课题» 我校十五课题

学科资源建设研究实验的几种教学模式——张书民

发布日期:2015-10-12   阅读次数:

  一、主体型教学模式
  该模式要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为学生提供各种真实(或虚拟)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在与现实经验关系密切的条件下进行学习,以便学生将抽象的概念与其在现实世界中的应用联系起来,实现更佳的学习效果。该模式运用的策略有以问题为本的教学策略、利用多重背景策略、利用学生的差异性策略、导向自我定向学习策略、合作学习策略及使用可信评价方法策略等。实施步骤如下图:
教 学 资 源 整 合
创 设 情 境
激 情 引 趣
知 识 回 顾
集 中 注 意
掌 握 学 习
知 识 定 型
理 解 领 悟
讨 论 质 疑
获 取 信 息
知 识 更 新
剖 析 方 法
总 结 释 疑
启 发 析 疑
掌 握 学 情
设 疑 引 探
辅 导 自 学 
教 学 目 标 达 成

教师主导反馈学生主体

/

  教学模式是指在一定教育思想、教学理论和学习理论指导下的某种环境中展开的教学活动进程的稳定结构形式。在传统教学过程中包含教师、学生、教材等三个要素,在现代技术教学中则包含教师、学生、教材及教学媒体等四个要素。
  为了更好地开展学科资源建设研究实验这一活动,我们提供以下三种教学模式供老师们在教学实践中参考并结合学科特点予以重构。
  二、协作型教学模式
  该教学模式是一种为了促进学习,利用计算机网络以及多媒体等相关技术,由多个学习者针对同一学习内容彼此交互和合作,以便达到对教学内容比较深刻理解和掌握的教学方法。独立思考,强化参与,协作沟通,角色转换是该教学的特点。教师与学生可以通过电子公告牌系统( BBS)或电子邮件(E—mail)实行异步式协作,也可通过聊天室等实现超空间的交流并以在线辩论、互评、个案研究、专家客座等方式实行同步式协作。基于网络的自主——协作学习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消除在线学习的孤独感,增强在线学习的学习气氛并通过采用各种协作方式使得协作学习顺利有效地进行。具体操作过程如下:
网络资源适时搜索
任 务 发 布
引 发 思 考
激 活 思 维
构 思 方 法
查 漏 补 缺
意 义 建 构
讨 论 交 流
协 作 学 习
获 取 信 息
知 识 重 构
信 息 整 合
归 纳 引 申
了 解 学 情
导 练 导 悟
呈 现 资 源
组 织 解 惑
教 学 目 标 达 成

教师组织指导反馈学生自主协作  

/

  三、研究性学习教学模式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在学校教育中的应用,基于网络的教学方式在各学科中的应用越来越普及。研究性学习作为网络环境下出现的新型学习方式,为学生提供了新型的学习环境。研究性学习以其便捷性、交互性和超时空性等优势开辟了一个新型、开放的学习环境。其一般过程如下。
  1、确定研究主题阶段:研究性学习主题的确立一般是以小组成员的兴趣爱好和学科特点为依据,在确立时要保证小组之间的研究主题不重复,要使研究成果多样化,要有开阔学生视野、丰富学生知识的效果。在这个阶段要注重让学生体验问题情景,自主形成研究主题。
  2、主题验证阶段:在主题验证阶段要确定小组成员研究方案的具体实施方法,分配研究任务,收集整理相关信息资料。在这个阶段教师要提供网络支持系统及查询工具,指导学生查找相应的参考书,指导解决研究过程中的各种问题,帮助学生自主研究性完成研究任务。
  3、成果展示交流阶段:展示自己的课题报告,并进行课题答辩及评价。在相互交流过程中完善研究成果,达到学习的目标。这种小组协作的学习方式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也便于发展学生之间良好的人际关系。
  4、成果发布阶段:将自己完整的研究成果在网上发布。
  在这四个阶段中,网络化环境下的研究性学习为学习者提供了三种不同的学习环境,即确定主题研究的资源环境、信息收集协作环境、成果发布和交流的环境。不同环境下小组学习者的任务不同,在确定主题研究的资源环境中,学习者要针对教师提出的主题进行讨论并确定研究主题,形成开题报告;在信息收集协作学习的环境中,学习者要开展主题验证,即查阅书籍或在网上收集处理资料并整理研究成果得出初步论证;在成果发布和交流的环境中,学习者之间要开展发布交流,展示研究报告并交流研究成果,形成最终的结题评价。
  四、探讨式教学模式 : 以学生探讨、实践为主,教师辅导为辅。
  1、 实现方法:教师提出本课堂的重点及要求,教师提供一些相关知识及技巧, 学生实践、小组讨论, 学生归纳、总结,教师修改、审核。
  2、 实用于操作系统、 OFFICE软件等有很多 “ 共性 ” 特点的教学。
  五、 “ 学导式 ” 教学模式
  1、结构为六个环节,即导课 —— 自学 —— 解疑 —— 精讲 —— 操练 —— 小结。
  (1) 导课:要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学:学生进行尝试性练习,发现疑难,提出问题。
  (3) 解疑:解决学生在自学过程中产生的疑问。
  (4) 精读:典型范例辅助精讲,重在讲清解题思路。
  (5) 操练:可上机可笔练,将技能转化为能力。
  (6) 小结:引导学生回顾所学知识和技能,掌握其内在联系。
  2、 实用于 WORD图文编辑、程序设计的循环结构(平面图形)。
  六、 “ 程序 —— 探索性 ” 教学模式
  1、 是将教学过程具体程序化、算法化,教师备课时借助于计算机,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的现有知识水平,将学生不易理解或是动态变化的过程,制作成相关课件,在教学中进行适量的演示,整个教学过程相当于执行一结构严谨的计算机程序。
  2、 结构
  (1) 提出问题:问题要具体,贴近学生的认知。
  (2)制定方案:引导学生分析问题逐步求解。
  (3)验证问题:上机调试纠错得出正确答案。
  (4)巩固新知:同类型题多做练习。
  3、 实用于程序设计、数据库。
  七、 “ 发现法 ” 教学模式
  1、 一般是指由教师提供适合学生再发现活动的教材或条件,由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索不定期发现知识,培养学生提出问题、探索问题的一种教学方法。
  2、 结构有四个环节: 发现 —— 探讨 —— 验证 —— 结论。
  3、 实用于程序设计、数据库。
  八、 “ 设置任务法 ” 教学模式
  1、 设置任务法:教师将教学内容浓缩于一个具体问题(任务),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来解决,在解决任务的过程中,掌握、巩固所学知识。
  2、 实用于应用软件的教学。
  九、“ 在问题解决中学习 ” 的教学模式
  1、 通过以下四步进行:明确目标,给出任务;分析任务,发现新问题;学生操作,努力完成任务;教师现场检查,总结完成任务的要点。
  2、 实用于 WORD (小报制作)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附中 (执笔:课题成员 张书民)
                               2006年1月8日  


CopyRight © 2008-2023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附属中学  负责人:张满户  网管员:姬燕  地址:陕西·杨凌  邮编:712100  陕ICP备05052063  技术支持:贝塔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