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教学研究» 教研文章

我对有效教学的感悟 焦淑云

发布日期:2015-10-12   阅读次数:

我对有效教学的感悟

焦淑云

    从去年开始,我们在学校各级部门的指导下,开展了有效教学教研教学活动。为确保这次活动的顺利而有效地进行,我们校领导从开学的第一天起,从高三到高一,从语数英到政史地,进行了大量的全面的听课,以便更好的检测教学的有效性。我们教研组、同课头备课组也是逢会就讨论有效教学的问题,包括北师大专家来我校指导工作,我们也不失时机地向她请教有关教学有效性的问题。同时,我为了加强了有效教学理论方面的学习,通过研读有关书籍、上网查找资料、课堂教学研讨等形式来提高认识,加强理解,使我对有效教学有所感悟:

课改专家崔允漷博士说:“教学有没有效率,并不是指教学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得认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如果学生不想学或学习没有收获,即便教师教得很辛苦也是无效教学,同样,如果学生学得很辛苦,但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       

    教学方法不仅要注意形式,更要注重内容,应追求形式与内容的完美结合。简单地说,就是你在课堂上运用的各种方法应为了实现某一教学目标而采用,而不仅仅是为了追求这一形式而运用。
     当然,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这就要求学习者不仅要把学习的内容作为重点,更要把学会学习的方法作为重中之重。现在,我们老师也常常感到:自己辛苦地教,学生刻苦用功地学,结果却是效率不高,为此学校领导和教师也感到苦恼、困惑:问题在那里?通过学习和同伴交流我们不难发现:问题出在课堂

1、三维目标不明。一节课要教给学生什么、要达到什么目的,要培养哪些能力,往往是很笼统,很模糊,核心目标不突出,不明确。结果造成学生“不知道这节课学了什么”。问执教者这节课所教内容,答:教教材。而所谓教教材往往就是过教材溜教材。许多节课就是这样的溜教材、溜习题中过去了。冷静思考一下:这样的课堂,学生的所得又是什么呢?

 2、学习内容引不起兴趣和求知欲。确定教学的内容很重要,因为内容是学生学习、培养能力的载体。教学内容教什么?讲什么?是否教材中有的全都讲?是否教师认为重要的有讲头的得意的东西就大讲特讲?在者,结论和过程相比,对于学生的学习来说,哪一个更重要?一堂课的教学内容的确定,是以教材为准,以教师为准,还是以学生实际学习的需要为准?

 3、教学方法老套。方式方法选择不当,老化陈旧,千篇一律,学生就会学得乏味枯燥,死气沉沉,“学不进去”,可见,目标、内容对了头,方法尤为重要。

4、缺少检测环节。不少课堂教学,教师讲完了,也到了下课的时候。甚至有时候,教师还要拖堂。且不说,这种做法效果极差,单说一节课内,学生学的效果的检测,应在当堂课内显示和完成。教学的核心目标是否已达成?这要通过对学生学习情况的调查和反馈,一句话,教师要运用一定的检验方式对学生学习情况进行了解和掌握,从而做到教学具有针对性,心中有人和胸中有数。那种以为教师讲到了、讲过了,学生就应当会、就会了的认识,是教师一种片面的认识,是不符合学生学习的客观实际的。

从以上方面看来,质量不高、效率不高的问题症结所在,的确是出在课堂上。学生的发展是要通过一堂堂、一天天、一科科的课堂教学去实施和体现的。所以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的良方、良策就是:关注课堂、研究课堂、改进课堂教学模式。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通过各种途径来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教师提高教学有效性的途径应从以下方面入手:

 1、一定要做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特别是要做符合课改要求的事情,确立正确的预期目标,且莫固执地坚持自己已有的不良习惯,有些老师十几年甚至几十年的教学生涯,形成了根深蒂固的思维定势,面对着新形势下的新教材,仍然是“穿新鞋,走老路”,仍在为已经不合乎素质教育要求的目标而辛劳。这种辛劳愈多,其副作用愈大。应尽快转变教育教学理念,尽快确立有效教学的理念。

2、要在已有的质量观的基础上,确立起效益观。要讲究教育教学的效益,要用较少的师生的精力和时间,取得较大的进步和发展。要旗帜鲜明地反对缺乏效果的“奉献”,因为这种“奉献”其实是在耽误学生的进步和发展。平时下课在办公室中,老师几乎异口同声地斥责某某学生是怎么怎么得懒惰,而我们老师是多么多么地辛苦,把所有的责任都推到学生身上,岂不知问题地关键在我们自己身上,那就是没有确立起效益观,作的大多是无用功。

3、每堂课的教学目标应具体化。必须清楚课标所要求的三维目标、重点、难点,做到心中有数,措施才有针对性,才能做到有的放矢,游刃有余,教学效果才会好。

4、要养成经常反思与总结的习惯,做到天天反思、堂堂反思。每堂课即使重复好几遍,都会有每节课的亮点及新发现,及时反馈,善于总结,为以后的教学教研积累宝贵的经验。实践证明:经常反思的教师进步就快;不经常反思的教师,进步则慢;不会反思的或不进行反思的教师就难以取得进步。“吾日三省吾身”,一定能提高教学效率的。

5、要努力提高教育教学技能。新的《课程标准》和教材提出了许多新的要求,教师要给予高度注意,并尽快按照新的要求去充实提高相应的新的教育教学技能。诸如课程开发的基本功,现代化技术运用的基本功教学活动是一种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双边活动,因此,必须有学生的积极参与。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充分抓住的适当时机,提出问题进行启发,使学生学得积极,学得主动。学得高效。我的做法是:

一、努力培养能力,教学活动中要十分注意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特别是思维能力的培养1.多方设疑,针对历史课内容多、头绪繁的特点,组织学生提前预习,以教学案的形式在教学中巧设悬念,存疑设问,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而且可以促进学生求索的欲望、思维的动机,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当学生经过独立思考,解开疑团时,教师及时给予肯定表扬;当学生迷惑不解时,教师相机诱导、启发、点拨,促其思索,帮其解疑,使之开窍、顿悟。这种教师与学生的双边活动,体现了教师的主导和学生的主体作用,能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2.巧用地图,诱发思维。历史是一门以文字、图表为基础的学科,地图是历史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部分。生动、鲜明、新异、有趣的历史地图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因此在教学中应突出历史地图之长,以丰富的地图诱发学生的思维。

3.保持兴趣、深化思维。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善于创设“一波刚平,一波又起”的学习情景,使学生的思维始终处于“活化”状态。如:我在讲鸦片战争一节时,设计了一系列材料性问答题。通过问题层次深入,把学生带进那个积贫积弱,挨打屈辱的时代。

思考题

英国为什么要对中国发动鸦片战争?

材料一:中国禁烟运动  “给了我们一个战争的机会……可以使我们终于乘战胜之余威,提出我们自己的条件,强迫中国接受。这种机会也许不会再来,是不可能轻易放过的。”       

                                ---《安得鲁· 韩德森致拉本特函》

材料二:1829年,柏金汉(英国资产阶级代表)公开演说:“中国有庞大的人口,其人富有积极的消费的性格,如果把那个国家的市场开放给自由贸易商人,则英国货物在那个市场上的销量将比其余全部世界的总销量还要大。”

(1)材料一中的机会指什么?这与战争的爆发什么关系?

(2)材料二体现了战争爆发的原因指什么?

(3)结合以上材料,可以看出战争爆发的根源是什么?

鸦片战争失败的原因是什么?

 

 

 

中国

英国

政治

 

 

经济

 

 

军事

 

 

外交

 

 

综合

 

 

英法为什么要对中国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

材料1:中英《南京条约》签订以后,欧洲资产阶级欣喜若狂,“一想到和三万万或四万万人开放贸易,大家好像全都发了疯似的”。他们满以为打开中国这个广阔的市场,就能大量销售产品,获得高额利润。然而,事实并非如此。很多商品严重滞销,在仓库长期堆积、腐烂。

材料2:英国、法国借口中国通商口岸太少,要求增开商埠,开放长江和内地贸易。英、法提出修约要求,遭到清政府的拒绝,两国叫嚷“除非有一个武力示威的支持和强迫,是得不到条约的修改或通商以及贸易情况的改善”。

为什么说第二次鸦片战争是第一次鸦片战争的继续和扩大?

两次鸦片战争对中国各造成了什么影响?

社会的主要矛盾

革命任务

社会性质

第一次鸦片战争的影响:

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影响

中间的战争过程是通过地图来完成的,让学生看地图,了解鸦片战争列强侵略的路线,从而为后面讲述鸦片战争的影响奠定基础。经过这样一个个设问、讨论,层层“剥皮”,使学生的思维始终处于活化和不断思考的状态,自然地踏上教师搭起的阶梯,攀登知识的高峰,提高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归纳,总结,发展思维。课的结尾,要做好归纳小结。小结时,既要突出本节课的重点与关键,又要将知识浓缩成一个或几个知识点,编织成知识网络,沟通新旧知识间的联系,必要时还可设置悬念,为今后的学习埋下伏笔。比如我在讲解放战争这节课时,最后总结国共两党在战场上势态的变化,用一个故事,深入浅出地阐明一个深奥的道理。

解放战争后期,在山西的白云观蒋介石曾抽签,抽到的是“下下签”,他叹息败局已定。不久,毛泽东也恰巧来到白云观,为助兴也抽了一签,抽到的是“上上签”,道士大为赞叹。此事后来蒋介石知道了,说:“天意。”毛泽东却说:“民意。”你认为蒋介石失败是“天意”还是“民意”?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从国民党来看:逆民意失民心

1、打内战、行独裁、夺民利、卖国权

2、将领贪生怕死,士气非常低落

3、指挥不力,多次出现错误

从中共和中国人民来看:顺民意得民心

1、争和平,行民主、谋民利、护国权

2、人民军队英勇善战,不怕牺牲

3、领导英明、指挥正确

二、实行精讲精练

要提高课堂效率,必须实行精讲精练,要在“精”字上下功夫。

1、精讲:精讲必须突出教学重点,突破难点,抓住问题的要害,用最简练的语言揭示问题的实质,讲出知识结构体系,讲精华、讲关键、讲规律、讲思路、讲方法,从而化难为易。

(1)突出重点要有针对性,要善于将学生质疑中琐碎分散的问题,归纳整理为实质相同的同类问题,结合有关教材重点讲,要纲目清楚。同时要将必须三本书的内容很好的联系,构建一个完整的知识结构。

(2)运用启发式,使学生的思维与教师的讲解产生共鸣,要善于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知识,通过迁移或有的放矢、画龙点睛的点拨,启发学生自己去解决问题。在讲述两极格局的形成一课时,为了让复杂的国际关系变得简单明了,

我首先提问学生:二战中美苏两国是什么样的关系?

学生回答:盟友;

那战后呢?

敌对。

为什么?

国家利益的冲突和意识形态的差异

其他国家呢?

法西斯国家被打败了,西欧国家普遍衰落了,当时的世界上就只有美国一个超级大国,苏联是唯一一个可以与美国相抗衡的国家。

关于“抗衡”,许多学生认为是势均力敌,其实不然,比如,两个学生在一起起了冲突,一个打了另一个一拳,另一个只能承受住这拳,但无力再出拳。这就是当时美苏两国的态势。

还有在讲到资产阶级革命中封建地主阶级、资产阶级之间的力量对比关系,是这样比喻的:14、15世纪,封建地主阶级就相当一个40岁的中年人,而刚刚成长的资产阶级就相当一个7、8岁的小孩,这两个接触,结果可想而知。小孩望而生畏,跑的远远的,行动上不敢有任何的企图,但在心里默默地的放抗。比如文艺复兴运动。17、18世纪,封建地主阶级相当于一个50岁的男子,而资产阶级已经成长为17、18岁的小伙子,出生的牛犊不怕虎,不管胜算有多大,但敢于进行面对面的斗争,于是就爆发了英国、美国、法国等早期的资产阶级革命。虽然也有胜利,但力量差距不悬殊,所以革命的过程十分的漫长,充满了复杂性、曲折性、残酷性。

到了工业革命以后,封建地主阶级相当一个60岁的老人,而这时的资产阶级相当与一个25、26岁的青年,较量的结果可想而知,资产阶级打败封建势力就像秋风扫落叶一般。通过形象的比喻,让学生把复杂的阶级斗争问题理解清楚。

2、精练:在学习过程中,学生要做许多练习题,但习题过多、过滥,势必要增加学生的负担,影响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的发挥。因此要结合教学大纲的要求和学生的程度、学生易错的问题及基本知识点,精选适量的形式多样的有代表性的典型习题,努力做到以小见大,由点及面。

精练必须讲究练的方法,要善于利用一题多解,优化解题方法,使学生思路开阔。在精讲精练的过程中,应注意培养学生的两种思维能力。

(1)发散思维能力

学生在长期的学习中会形成一种习惯的思维方式或称思维定势,这种定势有其积极的一面,就是容易熟练,即对于同一类型的题目,能够沿着模式化的思路、驾轻就熟的解答。但“思维定势”有时会限制学生正常思维能力的发展,特别是创造性思维的发展,产生思维惰性、呆板,要摆脱“思维定势”的负作用,就要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的能力。发散思维是创造思维的关键和核心,它具有多端性、伸缩性、灵活性、新颖性和批判性等特点。比如有这样一个问题:鸦片战争后,广州的进出口总量较之鸦片战争前减少了,问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学生形成了固有的思维定势,认为鸦片战争前中国实行的是闭关锁国政策,而鸦片战争后,中国被迫对外开放,应该进出口总量是增加了的,怎么会减少呢?在这里学生就没有很好的做到知识的灵活运用和迁移,虽然鸦片战争前,中国实行的是闭关锁国政策,但它不是完成隔绝中外往来,而是严格限制中外往来,唯一的一个可以进出口的城市就是广州,而鸦片战争后,《南京条约》开放了五个通商口岸口岸,广州的进出口总量已经分流到了其他的口岸,所有才会导致鸦片战争后广州的进出口总量减少的史实。

在教学中,积极引导学生从多种途径,用多种方法求解,对训练发散思维能力将起着铺路架桥的作用。

采用一题多解可以培养学生思维的多向性,训练学生按常规思维跳跃前进和另辟捷径,有利于发散思维和创造性思维的发展,以求在最短时间内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提高学习效率。

(2)逆向思维能力。

为了提高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可把顺向思维和逆向思维两种思维方式放在一起进行综合思维。历史选择题的类型中有一个重要的题型就是否定式选择题,对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要求很高。许多学生在读题审题时往往由于粗心而忽视了对题型的具体要求。比如:杜鲁门称,杜鲁门主义和马歇尔计划是“一个胡桃的两半”。对此说法不正确的是A都以经济和军事援助为主要形式   B都着眼于遏制共产主义,反对苏联   C都是维护美国的政治和经济利益  D都属于美国遏制战略的组成部分

(3)正确把握“度”

历史中有大多数的选择题属于最佳选择题,四个选项都正确,只有一个是最合理的。这就要求学生对历史事件有一个深刻、透彻的理解和把握。

比如:1961,为寻求稳定和平的发展道路,不结盟运动兴起。这一运动

A标志着区域合作进入新阶段    B推动国际政治力量向多极化方向转化

C动摇了美苏的霸权地位   D促进了世界政治、经济一体化

在这个问题中最难以确定的是B、D两项,不结盟运动的实力尚无法冲击美苏霸权,只能对两极格局产生一定的冲击。

三、及时复习巩固

及时复习、及时巩固,是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重要措施。

(1)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教师上课讲授的知识点通过当堂练习来检查,能增强学生保持高度有意注意力的自我意识和坚强意志。有意注意有预定目的,自觉性强,为人的意志努力所制约,比较稳定、持久,在课堂中,如果学生维持有意注意的时间越长,注意力越集中,那么大脑的思维容量就越大,对知识的理解和消化就越深。课堂密度就可以适当增大,久而久之,课堂效率就会大大提高。

(2)有利于及时反馈教学效果

这种方法的可靠性比收缴作业大,因为它不是注重完成的表面效果,而注重实际掌握情况,师生在检查中面对面,检查结果真实可靠,能及时反馈教师在教学中的失误和薄弱点,以便尽快采取补救措施。

(3)有利于减轻学生负担

课堂教学重视练习,一些习题能在课堂上得到解决;减轻了课后作业负担。

重视了平时的练习,也就相应减轻了单元测验及考试前的复习负担。

(4)有利于提高解题速度

有的学生由于各种原因,常常边做作业边玩,精神不集中,解题速度很慢,课堂小练习要求单位时间内完成,久而久之可以克服学生学习拖拉的毛病,训练学生精神集中,提高解题速度。

其实,通俗地说,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是在有效的教学时间内体现出的教学效果和教学效率。教学要讲求效率,教学方法要讲求效果。面对新课改,教师要尽最大可能采用效果最好、效率最高的教学方法,让课堂的每一分钟都体现出价值。这就是我对这一学期在教学有效性实践中的一点心得,与各位同仁共勉。

  


CopyRight © 2008-2023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附属中学  负责人:张满户  网管员:姬燕  地址:陕西·杨凌  邮编:712100  陕ICP备05052063  技术支持:贝塔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