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党委副书记闫祖书为我校教师作校史专题报告
为厚植文化自信,深化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10月15日,我校特邀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党委副书记闫祖书,以“增强西农文化自信 勇担立德树人使命”为题作专题报告。我校校长刘杰主持会议,党委书记翟立,副校长陈军、景会霞,党委副书记、副校长王忠俊等领导及全体教职工参会。

报告中,闫祖书以“因国家战略而生、因国家战略而兴、因国家战略而为”为主线,结合详实校史与鲜活案例,系统梳理了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发展脉络与精神内核。他介绍,西农诞生于国家危难之际——上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华民族深陷外患内忧,在“开发西北”“兴学兴农”的号召下,国立西北农林专科学校于1934年在杨凌奠基。抗战时期,学校师生积极投身救亡运动,三号教学楼留存的弹痕,成为那段热血岁月的见证。

在“因国家战略而兴”部分,闫祖书指出,1949年学校解放后,以辛树帜为代表的教育家延揽人才,构建起完备的农业科教体系。1999年,原西北农业大学等7所科教单位合并组建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逐步跻身“985工程”“211工程”“双一流”建设高校行列。期间,学校涌现出赵洪璋、李振声、朱显谟等一大批科研先锋,在小麦育种、黄土高原水土保持等领域取得众多标志性成果,为国家粮食安全等提供关键支撑。
针对“因国家战略而为”,闫祖书强调,新时代西农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坚持“立德树人为根本、强农兴农为己任”,近30万名毕业生扎根祖国最需要的地方,用行动诠释“诚朴勇毅”校训内涵。
刘杰对闫祖书副书记的精彩报告表示诚挚感谢。他表示,报告展现了西农与国家同呼吸、共命运的担当,为我校以文化育人、以精神铸魂提供宝贵借鉴,要求全体教职工从西农精神中汲取力量,将潜心育人理念融入日常工作。
会后,我校教师反响热烈,初中历史教师王鑫表示:“闫书记讲述的西农故事让我深受触动。今后我会在教学中,结合这类科学家的故事,引导学生理解‘家国情怀’不是抽象概念,而是一代代人脚踏实地的奋斗。”高中生物教师童曦谈到:“赵洪璋、李振声院士‘把论文写在田间地头’的坚持,给我的生物教学带来很大启发。今后我会把这些西农案例融入课堂,让学生明白课本里的‘光合作用’‘生态平衡’,都与国家粮食安全、生态保护紧密相关,激发他们用知识服务生活、报效国家的意识。”

作者:曹 钰
初审:徐恒明
终审:翟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