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普通高中示范学校评估标准及实施细则(试行)
陕西省普通高中示范学校评估标准及实施细则(试行)
(总分600分)
序号 |
评估 指标A |
评 估 标 准B |
标准分 |
评估方法 |
得分 |
1 |
办 学 理 念 和 规 划 管 理 (120分) |
1.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办学理念和办学目标明确、清晰,树立了正确的教育观、人才观和质量观,学校教职工、学生和家长积极参与,为实施素质教育创造了良好的环境条件。 理念、观念、素质教育的环境 |
15 |
|
|
2.办学理念贯穿于学校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各部门有落实学校办学理念和培养目标的具体措施及实际行动,并取得显著成绩。 理念的落实 |
15 |
|
|||
3.根据学校实际和社会发展的需要,经充分论证,形成了明确的办学目标和发展规划;发展规划涵盖全面,重点突出,措施扎实,具有先进性和示范性;近期规划实施情况好。 办学目标和规划 |
15 |
|
|||
4.各项规章制度、岗位职责健全,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制度规范符合改革的要求,有学校特色,为师生员工普遍认可,执行情况较好;基本实现管理手段现代化。 规章制度 |
15 |
|
|||
5.大力推进体制改革和制度创新,探索网络环境下的管理改革,基本建立适应课程改革要求的管理模式,在全省范围发挥了示范作用。 管理体制改革 |
15 |
|
|||
6.经过多年的创建,已形成为广大师生和社会广泛认同的优良校风、教风、学风;“三风”建设促进了工作,提高了管理水平,收到了良好效果。 三风 |
15 |
|
|||
7.学校校务公开,管理民主。各部门职能作用充分发挥,师生参与性强,教职工权益、利益得到尊重与保障,形成了团结奋进的良好局面;建立与社会沟通合作的机制,主动听取学生、家长的意见,接受社会各方面的监督、规范办学行为。 民主治校 |
15 |
|
|||
8.教职工的工作条件、生活待遇不断提高,极大地调动教职工积极性,学校朝气蓬勃、融合奋进;各项工作有声有色,不断涌现新的经验;办学效益高,社区各种教育资源为学校充分利用,学校自身各类教育资源得到了有效利用。
|
15 |
|
序号 |
评估 指标 |
评 估 标 准 |
标准分 |
评估方法 |
得分 |
2 |
课 程 改 革 与 素 质 教 育 实 施 (120分) |
9.创造性地贯彻党和国家有关德育工作规定,工作有特色;德育与各项工作有机融合,做到教书育人、管理育人和服务育人,以学生为主体开展活动,效果好。 德育工作 |
20 |
召开家长座谈会。 |
|
10.有符合课程改革要求,体现学校办学理念的课程发展规划,有保障课程开发与不断更新的制度与机制,形成了符合素质教育要求、有学校特色的课程体系,学生有充分的选择自由;创造性地执行国家及地方课程方案,高质量地实施各类课程,有一大批深受学生欢迎、能为兄弟学校示范的精品课程;学校开发的校本课程、编写的教材深受省内外学校欢迎。 课程 |
20 |
|
|||
11.大力推进教与学方式的改革努力创设民主、平等、和谐、互动的教学环境,全面关注学生的发展,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形成高效、富有个性的学习策略。各类探索蔚为风气,绝大多数教师有心得、能示范;积极推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探索网络环境下教学改革,有丰富的成果与经验 教与学的改革 |
20 |
|
|||
12.根据素质教育的要求,积极改革评价制度。立足学生、教师及教育的发展,形成了科学的课程评价、学生评价、教师评价和教育教学质量监控等体系,重视社会、家长的评价,建立定期邀请家长随堂听课的制度,有效地促进了教育教学的改革。 评价与监测 |
20 |
|
|||
13.教科研参与面广。全体教师及管理人员都自觉参与教科研、学术气氛浓厚;教科研水平高,能抓住实践中的重大问题组织攻关,成果具较高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学校平均每年承担有省部级重点课程1项以上,一般课题3项以上,大多数教师和学校管理人员每年每人平均公开发表论文不少于1篇,相当多的成果已成学校改革与实践的具体行为。 教研 |
20 |
|
|||
14.积极主办或参与国内外教育交流;通过互派教师、学生等多种方式,加强与国外学校的联系,扩大学校开放度。 对外交流 |
20 |
|
|||
序号 |
评估 指标 |
评 估 标 准 |
标准分 |
评估方法 |
得分 |
3 |
队 伍 建 设 (100分) |
15.校长办学理念先进, 有硕士学位或具特级教师称号,主持过省级以上重大课题的研究或改革项目的实施,在省辖市范围内有较大影响或出版过专著。 校长 |
20 |
1.听汇报; 2.召开相关老师座谈会; 3.听课、评课; 4.查阅有关资料。 |
|
16.领导班子及干部队伍结构合理,团结合作,有前瞻的观念,服务的意识,实干的精神,有较高的道德修养和理论修养,有改革创新的意识和能力,精通业务,踏实肯干,师生员工评价好。 干部队伍 |
20 |
|
|||
17.具有硕士学位或研究生学历的教师占学校教师总数的20%以上;其他专任教师均达到本科学历;具高、中级技术职务的教师占70%以上;图书馆、校医室、实验室工作人员多数具中级以上职称。 教师学历、职称 |
20 |
|
|||
18.优秀教师群体已基本形成,大多数教师兼教一门及以上的选修课程;70%以上的教师具有高中循环教学的经历;有一定数量的教师在省教育教学比赛中获奖;各主要学科有特级教师、省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大部分科目的师资在县市范围内享有声誉,能对外开设示范课、观摩课,具开发课程的能力;对绝大多数教师的教学,学生比较满意。 教师水平 |
20 |
|
|||
19.教师培训、培养思路开阔,有特色。优秀教师传、帮、带形成制度;赴外校挂职锻炼、出国进修渠道畅通;“派出去”、“请进来”活动丰富;教师自我提高的意识强,学校有行之有效的措施保障教师学习提高;学习型的学校基本建立,并积累丰富的经验,每年用于教师学习、培训的经费占学校教师工资总额的10%以上。 教师培训 |
20 |
|
|||
4 |
办 学 条 件 (80分) |
20.独立设置的高中:规模适度,每班学生不超过56人。 |
20 |
听取汇报,实地察看。 |
|
21.校园宽敞,校舍充足。 |
20 |
|
|||
22. 各类设备设施齐全,配置先进,对学校个性发展形成支撑,拥有数字化校园的应用系统。 |
20 |
|
|||
23.校园布局合理,环境优美别致;体现了学校办学理念和特色,有标志性建筑物和精心设计的景点,形成了特有的校园文化。 |
20 |
|
|||
序号 |
评估 指标 |
评 估 标 准 |
标准分 |
评估方法 |
得分 |
5 |
对 口 支 援 与 帮 扶 要 求 (100分) |
24.各申报学校必须与受援学校协商签订对口支援工作协议,明确对口支援的具体目标、内容、措施、规划及任务完成时间表等。 |
20 |
|
|
25.各申报学校要建立教育对口支援工作报告制度,每年7月底之前要向当地教育行政部门书面汇报对口支援工作的进展情况,主动接受教育行政部门和有关专家对帮扶工作(包括被帮扶学校)的检查、指导,注意总结分析,及时改进工作措施和工作方法。 |
20 |
|
|||
26.各申报学校要加强与被帮扶学校通过互派领导和骨干教师挂职任教、举办专题讲座、开设教师培训班、举行教学观摩课、共同承担研究课题等多种形式,重点在办学理念、教学改革、教师专业发展、课程实施、组织管理和学生发展等方面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帮助薄弱学校取得明显提高。 |
20 |
|
|||
27.申报学校要根据自身实际向对口帮扶学校捐赠教学仪器设备和书籍,帮助修缮校舍,定期向对口学校学生开放图书馆和实验教室。 |
20 |
|
|||
28. 各申报学校必须与受援学校开展校际间学生“一帮一”献爱心活动,资助受援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完成学业,努力降低辍学率,使受援学校的教学质量和整体办学水平明显提高。 |
20 |
|
|||
6 |
办 学 绩 效 (80分) |
29.学生全面发展,各方面素质较好。综合考试优秀率、合格率高,近三年每年有80%左右的毕业生能够升入本科院校,一批毕业生为全国一流高校录取;有一定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各类小发明小创造成果丰硕,较多学生在市及以上各类竞赛中获奖。 学生成绩 |
20 |
2.查阅相关资料。 |
|
30.在先进办学理念指导下,经多年追求、积淀,形成学校特有的传统优势和办学特色,并成为学校声誉的重要标志。 学校特色 |
20 |
|
|||
31.学校是所在区域实施素质教育的典范,教科研的基地,教育教学改革的先行者,其经验在省辖市区域范围内推广。 学校的示范性质 |
20 |
|
|||
32.积极支持兄弟学校建设与发展,参与社区建设,在促进教育均衡发展和区域教育现代化建设中作出了突出贡献。 帮扶 |
2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