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数学课堂“有效提问”的几点思考
段同建
一、课堂提问的必要性
现在的数学课堂教学中,大家都特别提倡师生互动,尽可能地鼓励学生参与到课堂中来。数学课堂教学就是让学生学习数学知识,同时让学生不断地体会和领悟其中的数学思想方法,从而潜移默化地提高自身的数学素质。这当中,老师不可能替代学生去接受数学知识,而只能起到一个主要引导者的作用。那么如何有效的实施这种引导呢?老师通过不断地提问,让学生自主地思考并回答老师的提问上实施这种引导的最主要的途径之一。那么,是否任何课堂提问都能起到好的引导作用呢?若老师备课不到位,或者不注意提问的方式方法,使学生根本不知道从何答起或怎样回答,不仅起不到好的效果,有时反而会误导学生,甚至严重挫伤学生的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因此,课堂提问必须讲究一个“有效性”问题。
二、有效提问的基本特征
1、目的性:任何一节好的数学课都应有明确的教学目标,每一个教学活动的设计都必须围绕教学目标步步展开。因此,老师提出的每一个问题都必须有明确的目的性,即学生思考并回答了这个问题,就马上能判断出学生是否了解或理解了某个知识点,是否掌握了某种数学方法,是否真正领悟了其中数学思想方法。即便回答错了,也一定能从中暴露出学生在学习过程存在的问题。
2、针对性:课堂上老师提出的每一个问题,当然是给学生思考和回答的。因此,老师提出的问题必须符合绝大多数学生的水平。如果问题过于简单,学生就会骄傲自满或不屑一顾;问题太难,又容易打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时间一长,学生就会觉得反正回答不了,索性就不思考了。因此,任何 过易或 过难的问题都不可能达到预期的目的。当然,不同的学生的认知水平不同,老师应因人而异地设计问题。
3、激励性:课堂教学中,学生是主体,老师主要是起到引导的作用,因此,老师应想方设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而如果老师提出的问题不能起到这种引导激励的作用,那么学生的主体意识将很难调动,主体作用也就得不到发挥,更谈不上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老师在提问时不仅要注意问题的知识性,同时还应注意提问的艺术性,尽可能多一点幽默感和趣味性。
三、课堂提问的设计方法
有的课堂表面上看起来很热闹,学生参与度很高,回答问题也很积极,但仔细一听,大多是用“是”或“不是”回答的,这些问题大多数不可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思维,因此,大多不是有效提问。那么如何设问更有效呢?可根据不同的课型,考虑不同的设问思路:
1、对于新知识,老师在课前必须认真备课,深层次挖掘教材,发挥教材“源”的作用,弄清本节课的重点在哪里,难点在何处,设计的每一个问题要心中有数,层层推进,逐步增加难度,让学生既能通过自己的独立思考适度地回答老师所提出的问题,学到一些知识,同时又适度的暴露出学生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然后老师又通过新问题来吸引或提醒学生去主动思考和解决这些问题。这样不断反复,最终达到让学生理解数学概念和数学知识的目的,并让学生自觉地体验其中蕴涵的数学思想方法。
2、每一章的复习课,老师在备课中一定要注意不同知识之间的联系。老师不仅要在每一个知识点上设计问题,还要在不同知识点的衔接 处设计 问题。一般地,每一章数学知识都具有相融性,现在的高考数学试题也很注重在各种不同的知识点的交汇 处设计 试题。因此,多在交汇点 处设计 问题,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而且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
3、数学习题课,老师不仅要能熟练 地解每一道 习题,还要悟透蕴涵其中的数学思想方法,从这些思想方法入手,对不同的数学题适当归类,并由此设计一些问题,引导学生展开联想与类比,尝试着自己独立地解决问题。这样,不仅能让学生不断地体会到解题成功的快乐,而且能让学生自觉地去领悟其中的数学思想方法,从而自觉地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
四、几个问题
1、对于老师提出的每一个问题,都应该给学生一定的时间思考。
2、老师要学会倾听。
3、老师要适当注意提问的一些方式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