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条件下学科资源的建设》课题结题报告
目录
第一部分:结题报告
一、 课题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二、 课题研究的主要目标:
三、 课题研究方式和步骤
四、 课题研究的主要阶段
五、 课题研究取得主要成果
六、 课题研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展望
第二部分:课题来源、实施计划、保障措施
1、课题研究申请书
2、实施计划
3、人员分工
4、奖惩措施
5、课题大事记
第三部分:部分成果
1、 附中学科资源建设的现状调研报告
2、 学科资源建设研究实验的几种教学模式
3、 课题阶段性工作总结
4、 资源库建设教师获奖情况
5、 教师论文
6、 教学设计案例
7、 课件制作说明案例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附中
《信息技术条件下学科资源的建设》
实验课题结题报告
一、课题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信息技术条件下学科资源建设是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必要前提。当今世界,信息化已经成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趋势。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不仅深刻地影响着人类的生活方式和工作方式,而且深刻地改变着人类的教育方式,学习方式乃至思维方式。信息的获取、分析、处理、应用的能力将作为现代人的最基本的能力和素质的标志,掌握和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是信息社会对人才的基本要求。现代学校教育的一个重要特点,便是科学的教育方法和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越来越被广泛地采用。 21世纪的教育是一种五彩缤纷的信息化教育,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是现代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对教育的要求,是教育改革的需要。因此,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是信息化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
近年来我校一直在积极推动和促进现代教育技术在学校工作中的应用和开发,本课题是我校教育教学改革实践的深化,它构成了学校未来发展的重要部分,也是学校文化价值的重要因素。在我校,运用网络技术,建设符合附中特点的资源建设,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的意识已深入广大教师的心中,在常规教学活动中广泛使用网络技术,已经成为课堂教学不可缺少的主要手段,网络在教学中应用已从辅助教学开始走向学科教学的整合阶段,这对传统教学观念、教学方法产生了强大的冲击,同时也为教学改革开辟了新的天地。网络运用于教育教学,促进学生自主化的学习已成为一种课堂教学改革的必然选择。
因此,结合我校的实际,选定《信息技术条件下教学资源的建设》课题有利于教师的教学技能得到根本提高,有利于学生素质的全面培养,使课堂教学充满生机,研究出优秀的课堂教学模式,直接应用与教学,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率,促进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 具体目的是:
1、 通过对我校信息技术条件下学科资源建设的研究,探索中学主要学科资源建设的途径、方法、特点和规律;
2、 形成符合我校教学实际的高中主要学科的学科资源库;
3、 实现我校教师教学观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现代化、科学化,提高教师的教育水平、教学水平,提高学校的教学水平,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 。
4、 推进我校教学设施现代化、信息化的建设进程。
由于本课题是立足于基础教育现代化的发展而进行的抽样研究,因而对进一步研究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新型教学模式的探究,实现教育现代化以及对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
二、课题研究的主要目标:
本课题研究的主要思路是如何建设中学主要学科的教学资源,把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机结合起来,研究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课堂教学模式。
1、信息技术教育与学科教学过程整合,实施创新性教育,促进学科教学优化的理念、规律、方法与途径,以及新型教学模式的研究。
2、探索信息技术教育与学科课程整合的有关理念、理论、教学策略、方法与途径,以及教学模式的研究。
3、开展实施“整合”的学科教学平台与资源库建设的实践与研究。建成一个 开放的、动态的具有校本特色的资源库。
4、以信息技术优化学科教学过程,以优化的学科教学过程推动信息技术教育的开展,两者有机地统一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从而达到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的最终目的:提高师生的信息技术素养与能力和提高教育教学的质量和效益。 转变观念促进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结构和教学模式的变革。
5、通过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研究,形成以学校校园网为信息平台和信息载体的学科资源教育网,实现自主式和开放式网络教学环境,达到信息共享和资源共享的目的。即: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课题研究的最佳结合点应是学科资源网络。
三、课题研究方式和步骤:
1、课题研究方式:
(1)教学调研法;
了解实验教师对实验的理解和操作情况,了解学生课堂参与状况,了解不同类型学生的心理变化,学生需求变化,研究制作与使用以便学生在获取信息、运用信息、提高学习能力方面全面进步校本资源。
(2)行动研究法:本课题研究与课堂教学密不可分,是利用校本资源库在教学中和对教学的研究,为使研究工作按照研究设计开展,行动研究法是本课题研究的主要方法。
(3)研讨法:针对实验中的实际问题进行研讨、分析,加强对变量的研究,不断改进操作方法,提高实验质量。同时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 现代教育技术与学生的信息意识 (2) 现代教育技术与教学效果提高 (3) 模式与变式。
(4)电子教案、题库和基于网络的课件制作;
(5)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 学习与本实验先进的教学理论,借鉴他人的成功经验,为本实
(6)分析信息数据法;
(7)文献资料法及撰写有关课题研究方面的教育教学论文;
(8)经验总结法等。
2、课题研究的主要步骤:
为使课题研究扎实有序地进行,在课题研究实验的全过程中,主要做了以下几点:
(1) 学习研讨。组织课题组成员阅读相关书目,围绕承担的课题做好学习笔记,定期召开学习研讨会、实验研究会并做好记录,以先进的教育理念来指导我们的实验工作。
(2) 通报例会。及时填写“课题研究进展情况表”,及时掌握、分析、研究、实验的情况。课题组成员定期召开例会,通报每个阶段课题研究情况。
(3) 课题调研。通过汇报课、听课、参与活动、现状调查、问卷调查、座谈讨论、查阅资料等形式检查、指导课题研究的实施情况,并以此作为过程性评估的依据。
(4)协作交流。在课题实施的过程中,大力倡导协作的风气,做到信息共享、资源共享,形成科研合力,并达到共同研究、共同探索、共同提高、共同发展的目的。为此课题组成员定期交流信息,研究实验动态。
(5) 条件保障。首先是组织领导的保障。课题实验由校领导挂帅成立的课题组,把课题研究实验工作纳入学校的管理之中,尤其是教学管理和名师工程的管理,把课题实验工作作为科研兴校的主要载体。其次是师资队伍的保障。精心挑选课题组成员,选择观念新、功底厚、热爱教育事业、有科学态度、奉献精神和较强的科研能力的教师为课题组成员,努力探索“研训一体化”的队伍培养模式。教师是教育思想的传播者和实践者,是教育改革的主力军,我们教师队伍的素质决定着信息技术和学科整合研究实验的广度和深度。因此,我们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着力培训教师队伍,通过课题研究的实践来不断提升教师队伍的素养。再次是后勤服务的保障。我们需要后勤服务提供的保障是:场地教室、硬件设施、软件平台、信息资源以及对队伍研训、资料积累、整理数据、研发课件、成果奖励等经费,为营造在研究状态下工作的校园文化提供各项物资条件。
(6)评比表彰。对课题实验的理论分析、数据整理、实验案例、论文总结和物化成果进行阶段性和终结性的评价,并对实验成果突出者予以表彰。
四、课题研究的主要阶段:
1、课题研究的准备阶段(2004年12月~2005年1月)
(1)、成立课题组,学校成立了以校长挂帅,副校长为主持,骨干教师为主体的课题研究体系,并建立实验组织机构的目标责任和实验教师的责任制,目标层层分解,责任分解到人责任分解到人。
(2)、做好课题的选题、申报及论证工作,课题研究方案的制定和评选工作,全面了解本课题的实际意义,明确实验任务及具体操作方法,明确各自的职责及相应的实验操作方法。
(3)、组织课题开题,举办课题研究人员培训班,学习教育理论,新课程标准,更新教育观念。增强对本课题研究意义的认识,进一步明确研究目标,掌握相关的研究方法,提高研究水平。
(4)、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优质课,交流观摩感受,了解实验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和整合技能。
2、课题实验的研究阶段
第一阶段:软硬件环境建设阶段(2005年3月~2005年6月)
(1) 完善学校的校园网、学生多媒体网络机房,各学科多媒体教室,教师、学生电子阅览室,教师备课中心等等。
(2) 参加课题研究和实践的教师,进行整合的各种途径和实现方法的培训,并逐渐积累相关的课程资源。达到每个人都能独立完成教学设计、整理出相应的素材,完成课件制作。
(3) 设计并制作出演示型、交互型、网络型三种类型的整合示范课,便于学习、交流和拓展。
(4) 规范各种与教学相关的声音、文字、图象、视频、动画等素材的文件格式。
(5) 制定整合课的教学设计格式和具体要求。
(6) 组织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课堂教学模式大赛。
第二阶段:优秀教学设计建设和实验阶段(2005年8月~2005年11月)
(1) 总结第一阶段实验工作的进展与效果。
(2) 按课题研究方案组织研究,完善课题研究方案。开展阶段性研究成果评选活动,召开课题研究经验交流、研讨会。
(3) 实验内容与目标,全面深入地开展实验,每学期完成10-12节观摩课,课后谈观摩课的教学设计意图、实现方式、信息技术的呈现时机及作用、课后反思,重点与传统教学模式进行比较,说明课堂教学结构、教学效果、学生能力、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等方面的变化,并形成初步研究结论,形成书面材料。
(4) 每学期组织1次全校的观摩研讨活动,进行案例分析和并请专家点评,广泛征求课题组以外的意见,不断完善和提高研究成果的时效性。
(5) 拔优秀课和优秀实验教师,参加省市信息技术与课堂整合观摩大赛,并及时将大赛的优质课及时推进并推广,优秀论文参加相关的学术研讨会议。
(6) 总课题组及时了解和掌握课题具体实施情况,每周在校园网中及时发布本课题研究的最新动态,使全校教师能及时了解课题研究进展情况。
(7) 总课题组通过日常资料的积累,及时完善各个学科的整合模式,各个教学环节的设计方法与整合技巧,总结实验过程的经验教训,写出阶段性总结报告。
第三阶段:总结验收阶段(2005年12月~2006年7月)
(1)收集整理实验过程中所获得的各种信息和资料,并分类装订成册。
(2)组织实验人员进行成果总结,并撰写实验研究报告,做好课题结题工作。
(3)编辑教学设计、课件、素材等内容,并刻录成光盘。
(4)评选优秀研究成果,结集出版优秀报告及论文。
(5)召开课题研究成果总结表彰大会,推广应用优秀研究成果。
五、课题研究取得主要成果:
“以教科研为先导,向教科研要质量”是我校教科研工作的目标和方向。力争通过“资源建设”课题的研究,使学科课程的教学与信息技术得到有机结合,借以推动学校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因而学校领导非常重视此课题的研究。两年来,在校领导的指导与帮助下,在实验教师的积极参与下,学校的“学科资源建设”课题研究有条不紊地开展着。并在各方面的共同努力下,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成果主要体现在以下两大方面:
(一)、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不断有机整合,逐步使教师达到教育思想、教育观念、教学目标内容、教学形式方法以及教育教学手段等方面不断创新,适应网络时代和信息社-会的发展对当前进行素质教育和人才培养提出的新要求、新挑战。
(二)、以我校的校园网为信息平台与信息载体,通过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不断有机整合,逐步形成各个学科的学科资源库,力争突破时空限制,呈现出自主式、开放式网络教学环境,真正实现利用网络信息技术来创新学科教学,达到教育信息和教育资源的共享,以完成提高教学效益的最终目标。
课题研究具体成果如下:
1、课题实验研究报告、结题报告和研究论文集。
自从开展资源建设课题研究以来,课题组成员及全校教师充分利用课题理论和实践的优势研究环境,积极撰写论文。共收集教师优秀论文 15篇。
2、建成了适应教学和教育管理要求的校园网(http://fuzhong.nwsuaf.edu.cn),真正实现了信息共享、资源共享,拓展、完善了我校计算机网络。
3、形成了附中教学资源库(内部网)。收集了优秀教案设计、成功案例集,典型课例录像、课件。
学科资源建设及其研究、应用,大大推动了我校教研、教学的发展。
1、首先,在课题申报、开展研究方面进步很大。我校通过参加陕西省电教馆举办的课题验收会议,学习兄弟学校课题研究的经验,通过与中央电教馆专家的交流,我们体会到,中学课题的确定,一定要从本校实际出发,立足本校实际,围绕本校教学中的实际问题开展研究,要讲究可行性、科学性、实用性。这一点对于申报十一五课题有重要的启示。
2、主要学科的课件制作,大面积获奖。我校数学、语文、英语、化学、政治、地理等等学科的教师原创的课件,在杨凌区举办的课件制作第一届、第二届大赛中,共获奖 19项,位居杨凌区各校之首。其中,一等奖5人,二等奖5人,三等奖9人。
3、教学设计有一定发展。张红的教学设计《漫画的夸张与变形》获得陕西省教育学会优秀教学设计评选一等奖。郭亚爱的教学设计《光的传播》获得陕西省教育学会优秀教学设计评选二等奖。
4、高中化学学案已经系列化,基本上可以做到每一节课都有学案,同学们反映学习效果好。陈军对此进行了小结,写出了《“学案导学”教学法初探》的论文。
5、教师的教研意识增强。许多参加课题的老师对教学资源建设和应用的实践进行了钻研、总结撰写了许多教研论文、体会文章。比如
6、校园网的有效资源大大丰富了。除了老师们原创的课件、试题、教学设计、教师利用教学资源上课的录像、教师的教学计划,还充实了大量的兄弟学校、专业网站的一些资源。如引入了卫星课堂实录,英语名片,中央电教馆的主要学科的课件素材,《触类旁通》教学软件等等。
7、带动了全校教师利用互联网来辅助教学。现在,我校绝大多数教师学会了利用互联网搜索资料,骨干教师都能够独立利用互联网上的资料、图片、视频、录音等等制作课件,教学内容丰富多彩,教学形式活泼多样,增强了教学的科学性和趣味性,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学成绩明显提高。
8、引进、利用了大量外来资源,充实了我校资源库。我校两年来加强与北京四中网校、北京信息苑、中学学科资源网的联系,已经连续多年购买这些专业网站的资源的使用权。另外,每学期固定购买陕西省电教馆的教学软件,充实我校资源库。硬件条件也有所改善。
六、课题研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展望:
1、教师平时教学工作量较大,从事教研和做课题的时间有限。骨干教师的工作量更大,而课件制作等等资源建设和教学研究,都要求有比较充裕的时间,这对于第一线的教师从事教研和科研来说困难最大。课题成员往往只能通过仅有的业余时间或者寒暑假来完成课题任务。
2、硬件条件有限。我校的这个课题,至少应当保证每个课题成员拥有一台笔记本电脑或者台式电脑。但是,我校仅能保证每个办公室两台上网电脑。另外,我校高中部的多媒体教室,只剩一个(原有三间),这也影响教学资源的应用。
3、资源库发展非常不平衡,全校制作、应用课件蔚然成风,但是,教案、试题等等原创不够,主要是引用、借鉴别人的成果。学案除了化学、生物外,在其他学科还没有太大的发展。
4、教研意识还不够强,做课题的经验缺乏。
由于时间太短,我们经验也有限,所以,距离课题原定的目标还有较大距离。(原课题结题时间至少在 2007年8月以后,目标要建成附中自己的高中主要学科的资源库-这个目标本身是超越附中实际的)。
今后,我们将在以下方面继续努力:
1、 对现已制作的课件、学案、教学设计等等教学资源进行完善,某些学科要根据教材的改变更新。
2、 用三到五年时间,逐步使附中资源库覆盖所有高中学科的每一课时。教案、学案、试题、课件、在线互动等等逐步完善。
3、 高中资源建设的研究逐步深入。进而探索中学主要学科资源建设的途径、方法、特点和规律;
4、 适应课题的需要,特别是教学实践发展的需要,学校要加大对资源建设的投入。逐步实现高中教师每人一台笔记本电脑,每一教室实现多媒体教学,每一节课都可以用多媒体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