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凌高新中学双语特色课程有效课堂教学模式实验实施方案
一、课题的提出
1. 双语课程实施需要注重教育个体的差异性
当前,双语教学成为我国教育改革的热点,越来越多的地区和学校已经实施或准备实施双语教学。广州、深圳、上海、苏州、无锡、北京、大连和重庆等经济发达的城市,都已开展了双语教学,并在多年的双语教育实验与实践中取得了丰富的经验与逐渐深化的理论成果。然而,这些成果具有地域性的特点。因为在经济发达的地区,教学资源、师资力量以及硬件设施相对应中西部地区的都要丰富、雄厚以及齐全。所以,当中西部地区的学校在实施双语教学时,显而易见的问题就是是否应该照搬经济发达地区的双语教学经验,是否应该继续采用那些地区的理论成果。从教育学的理论观点来分析,教育存在个体差异性。因此,对于中西部地区的双语教学就需要在实践中探寻一条适合这些地区教育情况的新经验和新理论。
2. 有效课堂模式是双语教学的核心
首先,从教育教育的主体——学生来分析。学生在学校的每一天都在接受不同课程的学习,如语文、数学、物理、化学、历史和政治等等,可以说知识内容相当丰富。但是,与此同时,也产生了一个新的问题。那就是他们到底每天接受了多少课堂知识,是100%还是80%,抑或更低?其次,从英语教学的现状来分析。尽管我国从小学开始,甚至有的地区从幼儿园开始,直到中学毕业,一直开展英语教育教学活动。然而,结果却令人失望,普遍存在下面的一些问题:费时较多,但收效较低;学生学习兴趣不高。出现了“聋子英语”、“哑巴英语”的尴尬局面。然而,这些问题也一直没有得到较好的解决。再次,从非语言学科的发展趋势来分析。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到来,各个国家为了适应并积极参与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特别需要专业双语人才。但是,我国中学阶段的教育仍旧以汉语为主,大多数学生没有接受非语言学科的专业外语学习,从而导致在中学阶段教育过程中培养非语言学科的专业的双语人才的目标没有实现,是造成我国双语人才匮乏的一个主要原因。
显然,要解决课堂效率较低、学生对英语兴趣不浓以及专业双语人才匮乏等问题,关键在于要解决如何使课堂教学卓有成效的问题。因此,有效课堂模式是双语教学核心所在。
3. 深化我校教育改革,形成我校教育特色的需要
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求学校充分发挥自主性,进行校本课程开发,以提高课程对学生需要、社会发展以及学校特色的适应性。课程管理模式从原来单一的国家课程模式走向国家、地方和学校三级课程管理模式。目前,以学校、教师为决策主体的课程开发模式,受到广泛重视。学校的办学整体目标是:现代化、高质量、有特色的西府名校,成为教育改革的实验学校,特色教育的示范学校。我校以国家“985”和“211”工程院校——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为依托,具备一定的科研基础和教育教学资源。另外,学校领导具有管理国际学校的丰富经验。因此,双语特色课程对于深化我校教育改革,形成学校教育特色以及实现学校发展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二、课题界定:
民办中学双语特色课程开发研究属于校本课程开发研究。
“校本课程开发是学校根据本校的教育哲学,通过与外部力量的合作,采用选择、改编、新编教学材料或设计学习活动的方式,并在校内实施及建立内部评价机制的各种专业活动”。
所谓特色课程,一是人无我有,二是人有我优,三是在我校的各个学科中,具有独特优势(包括独特的师资力量,独特的教学形式和独特的教学成绩等)的学科。
我校双语特色课程主要开展的是生物双语课程,是指在汉语作为母语和法定教学语言的背景下,运用一门外语(主要指英语)作为生物学科(非语言学科)的教学媒介语的教学活动,即母语+英语模式。也就是说,在英语与学科内容整合的语言环境下,用英语学习生物学科的知识内容,生物学科的知识内容同时成为英语学习的资源。这是最真实的任务型教学,不但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而且有助促进学生对学科知识的专业外语学习,更重要的是有助于提升学生对英语的综合运用能力。
目前,国外双语教育模式包括淹没式、过渡式、沉浸式和维持式等四种比较流行的双语教育模式。国内主要是递进式和浸润式两种教育模式。我校的双语课程处于初级阶段,还没有形成比较成熟且经过实践检验的双语教学模式。但是,依据我校的校情以及学生的学情,现阶段我校的双语教学可采用递进式双语教学模式,同时可借鉴浸润式双语教学模式的部分语言习得理论。依据学生认知发展规律,从低到高,层层递进。然而,在日后的理论研究和实践经验中,仍需不断探索、完善以及构建符合我校校情的双语教学模式,为国家培养更多的双语人才。
三、研究目标和内容
研究目标
通过探究有效地双语教学课堂模式,目的是为了实现:
1. 双语课程目标:从学生生活经验出发,采用直观以及可操作的教学手段,使学生理解并掌握生物学科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理解生命活动的基本规律以及培养学生对生命科学研究的基本思维方式。
2. 语言目标:在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上,巩固和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使学生掌握一定数量生物学英语词汇及常用的表达,激发学生对生物和英语的学习兴趣,
3. 理论目标:研究有效双语教学课堂模式对学生的影响作用及程度,从而为双语教育提供基础理论依据。
具体内容包括:
1. 制定教学大纲。制定符合我校校情的校级生物双语课程大纲,规定双语课程的性质和任务,明确与生物课和英语课的区别和联系,明确教学主要内容和课程的考核办法等。
2. 制定教学目标。主要包括语言目标、学科专业目标和社会文化目标。因此,首先应制定出明确的单元目标。其次,根据单元目标,确定详细的课时目标,主要体现语言目标、学科专业目标和社会文化目标。同时应注意教学目标的制定必须在学生的现有认知水平能达到的范围内。
3. 选用教学方法和方案。挖掘教材内容,分析教材的重点和难点。依据学生的认知规律,选择和组合不同的教学方法,制定合理的教学方案,帮助学生迅速有效地掌握重点知识和理解难点知识。
4. 开展教学效果评价。了解学生在课堂上的反应,评价学生的学习目标是否实现;了解学生课堂后的发展状况,了解其发展状况与课程目标的符合程度,了解产生了哪些非预期的结果;了解教师的态度和行为对学生英语学习的影响;了解教师的教学实践发生了哪些变化,理论上有怎样的提高等。
总之,我们试图通过对双语特色课程的有效的课堂模式的研究,借鉴国内其他双语学校的教学经验,把课程理论与我校的教学实际相结合,开发建立起一套较为完整的具有我校鲜明特色的双语教学模式,进而形成符合我校校情的特色双语课程。
四、课题实施的主要理论依据和实践价值
本课题实施的主要理论依据为:
1. 建构主义理论
建构主义是双语教学的教育学理论基础[1],指导双语教学的建构主义理论要点如下:
(1)情境建构观
建构主义教育思想认为:学习是与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即情境相联系的,即知识在情境中建构。这里的情境指在现实世界真实的基础上,模拟或设计的环境氛围。双语教学是一种情境教学。它根据中国的国情、双语教学的外语教学范畴、学生特点、师资力量等,设计校园文化氛围和环境,特别是在双语教学中充分利用多媒体网络技术,带给学生直观形象的感受,调动学生的多个感官,激发学生兴趣,增进对学科知识的理解。
(2)“学”为中心观
建构主义教育理论认为:学习者应该是知识结构的主体创造者,而不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学习不是由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而是自己建构自己知识的过程。知识是学生通过新旧知识经验间的反复、双向的相互作用建构而成的。
学生通过听讲、质疑、解疑、讨论、小结等认知过程,自主地用教学目标语建构学科知识结构,从而培养学生思考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发展第二语言的思维习惯和运用能力。
(3)“教”“学”互动观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教学是以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作为新知识的生长点,在教师指引下,通过学生独立思考“长出”新知识经验的过程。它是师生协作互动完成教学任务的过程。它包括教学目标的导向、教学形式的多样、学习氛围的自然及教学要素之间的互动。
2. 克拉申第二语言学习理论
在第二语言习得研究中成就最大、影响最广的要算克拉申。其理论中的以下几点对指导双语教学方法具有非常积极的借鉴意义[2]:
(1)第二语言的习得—学得差异
克拉申第二语言习得理论认为语言的“习得”和“学得”不同。成人获得语言能力有两条途径:第一条途径是“语言习得”,在学习过程中,学习者通常意识不到自己在习得语言,而只在自然交际中不知不觉地学会了第二语言。第二条途径是“语言学习”,即通过听教师讲解语言现象和语法规则,并辅之以有意识地练习、记忆等活动,达到对所学语言的了解和对其语法概念的“掌握”。一般说来,语言习得能“引导”我们讲第二语言,并直接关系到我们说话的流利程度;而语言学习只起“监督检查”或“编辑”的作用。因此我们要多鼓励学生开口,先不要在乎语法的对错。
(2)第二语言的有效输入
克拉申认为,只有当习得者接触到“可理解的语言输入”,即略高于他现有语言技能水平的第二语言输入,而他又能把注意力集中于对意义或信息的理解而不是对形式的理解时,才能产生习得。如果习得者现有水平为“i”,能促进他习得就是“i+1”的输入。克拉申认为,有效的输入应具备三个特点:第一,可理解性;第二,相关性和趣味性;第三,足够的输入量。
(3)第二语言的情感过滤
情感因素对第二语言习得的进程也起着促进或阻碍的作用。这几个心理因素是动力、情感状态和性格。学习目标明确,动力大,进步快;焦虑较少的学生以及心情放松和感觉舒适的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容易得到较多语言输入;自信,性格外向,乐观的学生在学习中进步较快。
3. 其他第二语言习得理论
第二语言习得理论认为[3],学生第二语言能力的形成是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自然而然习得的。交际学派[4]的观点认为交际是语言教学的基本目标,进行交际是实现语言学习目标的基本手段,因此学习一门新语言的最有效方法就是运用它进行交流。
课题研究原理
在双语教学过程中,选择双语教学方式与方法必须遵循双语教学的认知原理、情感原理和语言学原理[5],采用相应的教学方式与方法,进行有效课堂教学的探索。
1. 双语教学的认知原理
是指教师应关注学生言语智力的发展,注重引发学生学习双语的自觉性,让学生进行有意义的学习,给予恰当的激励,引发学生的内驱力以及注重运用有针对性的学习策略。
在双语教学的初始阶段,教师应尽可能地创设真实的课堂双语教学情境进行教学,对外语形式系统(如语音、语法等)给予适当的关注,但以不妨碍学生交流为原则;多立足于学生现有的知识结构和生活情境,使学生在母语与外语新旧知识交互作用上产生联系;注重发展学生学习双语的自主性,而不是依赖性,通过大量的听、说、读、写等活动,帮助学生获得学习双语的自我满足感,对学生用双语表达的行为给予表扬和鼓励。
2. 双语教学的情感原理
指双语教师应关注与学生的情感交流,使学生获得学习好学科知识与语言的自信心,勇于尝试用外语表达和增进不同文化的理解。
在学科双语教学过程中,教师用具体得当的教学措施,有区别、分层次地让学生从困惑中走出来;通过生动形象的活动来学习语言,用活泼有趣的课程设计调动外语思维;教师要创造一种课堂气氛,鼓励学生勇于用双语表达自己的思想;鼓励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之间在课堂上的沟通与交流,相互学习,共同提高。
3 双语教学的语言学原理
指充分发挥母语对外语学习的促进作用,减少妨碍作用,即所谓的“迁移”作用。引导学生尝试用外语思考问题,而不是把问题翻译成母语加以理解;尝试运用现实生活中可能遇到的双语语言,提高学生的双语书面语口头交际的能力;注意比较两种语言的异同,从中发现差异与相同之处,以便比较、借鉴与学习。
本课题的理论和实践价值
通过双语课程的建设,可以使学生水平不断提高,教师队伍的素质得到增强,从而促进学校的办学质量进一步提升,最终达到学生、教师、学校三方的“三赢”。
首先,有助于提高学生汉语和英语的综合运用能力,拓展学生未来发展空间。正如王斌华教授指出的:“双语教育是提高学生英语水平的一个途径;在概念形成、知识迁移、国际视野、交际能力等方面,接受双语教育的学生明显优于接受单语教育的学生。”通过双语教学,可以培养学生汉语和外语两种语言的跨文化跨学科认知思维能力,促进学生学习智慧的发展,提高学生汉语和外语的综合运用能力[6]。当前,获取信息、谋求“高薪”职业、科研工作和出国深造等都离不开良好的外语水平,特别是英语水平[7]。因此,双语课程的开设有助于培养懂专业懂外语的复合型人才,大大拓展学生未来的发展空间。
其次,有助于加强英语教学。随着与世界经济、文化的接轨,对外交流越来越多,英语越来越显得重要,特别是英语的实际应用能力。英语的应用能力不仅仅在于你背过了多少单词、掌握了多少语法,而在于能否学以致用,脱口而出。众所周知,传统的英语教学使得学生在英语学习方面花的精力和时间相当多,但是却出现了听不懂,讲不出来的尴尬局面,收效甚微。然而,在专业课的双语教学中,更多的是强调交流,强调理解,而不是拘谨于严谨的语法和用词学习,这种寓学习于使用的活动无疑是现阶段英语课程教学的良好补充,是改变英语学习中“哑巴英语”、“聋子英语”问题的有力手段[8]。
再次,符合现代教育理念和素质教育的要求。语言是人类思维的工具,认识世界的工具。但随着人类的进步,时代的发展,外语已从一种工具变为一种思想,一种知识库。掌握了一种语言也就掌握了一种观察和认识世界的新的方法和能力。我们应当看到,真正的双语能力对学生世界观、人生观的形成必然产生重大影响,它也是构造完美人格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9]。
第四,有利于增强教师的课程意识和科研水平。对双语教学的探索,实质上就是对双语教学的基本的研究。教师在摸索过程中,转变教学观念,不断提高自己的英语口语水平、教研水平以及专业水平。
最后,对于形成我校特色以及学校的进一步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我校在以往的中高考考试中成绩名列杨凌示范区前茅,社会和家长对我校在教学质量方面寄予了厚望。我校必须寻求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的突破口。我校的发展目标是有特色的西府名校,成为教育改革的实验学校,特色教育的示范学校。因此,开展双语教学活动,成为学校办学的一大特色,对于实现学校发展目标有重要实践意义。
五、课题研究原则和方法
课题研究原则[10]
1.传授双语知识与发展双语能力相结合的原则
2.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地位相结合的原则
3.科学性与思想性相结合的原则
4.统一要求与因材施教相结合的原则
5.实践性与交际性相结合的原则
6. 循序渐进与阶段性相结合的原则
7. 结构、功能、文化相结合的原则
8. 利用语言迁移规律,正确对待语言错误
课题研究方法
双语教学方法的选择要注重适合学生外语学习水平的差异和学校的实际,探索有效课堂模式,本课题以行动研究法为主,辅之文献法、个案研究法、比较研究法和实验总结法等开展研究。
1. 文献研究法:从不同渠道收集与本课题相关的文献资料,借鉴已有的研究成果和经验教训,为课题研究提供理论依据和方法论。
2. 案例研究法:案例就是老师们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发生的有意义、有价值的教学活动,反思和感悟这些活动的价值与意义后并记录下来,就是案例研究,又称为教育叙事(或者教学叙事)。案例所反映的内容具有真实性、故事性、启发性、研究性四个特点。通过对一个个生动的课例进行剖析,力图获得教学评价中的某些规律和本质。
3. 经验提炼法:对研究的过程与效果,进行分析、提炼、归纳和概括等,揭示出经验中所隐含的实质和规律。
4. 行动研究法:行动研究是“为行动而研究”、“在行动中研究”、“由行动者研究”,是以解决实际问题为目的的研究,就是要创造地运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行动研究作为一种研究方法和途径,其特点是在自然条件下进行实践,并对实践进行不断的反思,通过计划,实践,观察,反思四个步骤进行。
六、本课题实施步骤和保障条件
研究的步骤
1. 准备阶段(2011年10月至2011年12月)
(1)成立课题组,确定双语课题实施的课题组成员及负责人,课题组具体的成员和负责人见表1。
(2)通过查阅近5年的文献资料,调查分析与本课题相关研究的现状。在已有的文献资料基础上设计本课题的研究思路,制订课题研究方案,并起草双语课题的学校实施方案。论证方案的可行性和科学性,完成课题的申报工作。实施方案中还应明确指出课题组各个成员的具体分工。
(3)组织安排双语教师口语以及教学方法方面的培训和学习,提高双语教师的教学技能。同时安排其他有关人员的培训项目。
表1 双语课题组成员及负责人
课题名称 |
双语教学有效课堂教学模式 |
|||||
负责人 |
姓 名 |
蔡汉云 |
性 别 |
男 |
职务 |
|
办公电话 |
|
手机号码 |
13709290168 |
|||
工作单位 |
陕西省杨凌示范区杨凌高新中学 |
电子邮件 |
c.hy163@163.com |
|||
联系人 |
姓 名 |
寇建国 |
性 别 |
男 |
职务 |
主任 |
办公电话 |
029-87083158 |
手机号码 |
13891852149 |
|||
工作单位 |
陕西省杨凌示范区杨凌高新中学 |
电子邮件 |
koujg@126.com |
|||
主要成员 |
姓名 |
工作单位 |
职务职称 |
承担任务 |
||
蔡汉云 |
陕西省杨凌示范区杨凌高新中学 |
校长 |
决策、提供条件 |
|||
韩党卫 |
陕西省杨凌示范区杨凌高新中学 |
常务副校长 |
参与决策、工作安排 |
|||
张娟 |
陕西省杨凌示范区杨凌高新中学 |
副校长 |
参与决策、英语专业指导 |
|||
寇建国 |
陕西省杨凌示范区杨凌高新中学 |
教研主任 |
培训、研究技术指导 |
|||
夏淑红 |
陕西省杨凌示范区杨凌高新中学 |
双语教师 |
双语教学研究 |
|||
成凌 |
陕西省杨凌示范区杨凌高新中学 |
英语教师 |
双语教学研究 |
2. 实施阶段(2011年9月至2015年9月)
(1)每学期内,课题组的要进行集体讨论、交流课堂教学经验以及探讨课堂教学中遇到的问题,通过课题组活动,要及时发现和解决所存在的问题,总结和改进教学方法,同时制定下一个短期目标。每学期末,要对本学期的课题实施情况以书面报告形式汇报,汇报中要有翔实的实验数据等的支持。
(2)制定年计划。课题的完成需要5年的时间,因此在每学年开始要明确课题组每个成员的具体任务,每学年结束时开展课题组总结活动,根据课题完成情况制定下一年的具体任务。
(3)学校对双语课题的实施进行阶段性的检查、督促、指导与管理。
3. 总结阶段(2015年10月至2016年9月)
(1)总结课题研究过程中,出现了哪些教学问题以及这些问题是通过何种方法解决的,提出符合我校实际的双语有效课堂模式类型。同时,撰写相关阶段性研究论文。
(2)反思课题研究过程中出现的未能解决的问题,和展望学校下一步要实现的目标。
(3)完成课题的研究报告,提交专家鉴定。
保障条件、保障措施
我校经过多年的发展,硬件设施基本达标,为双语课程的开发与实施提供了有力的物质保障;二是具有一批优秀的英语骨干教师,学生家庭有英语背景者不少,学生英语素质较高,我校与大学外语系的外教有一定联系;三是我校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为依托,具有生物学方面的强大知识储备资源的支持;四是民办学校依法享有在课程设置方面有很大的灵活性和自主权;五是学校主要领导有管理民办国际学校的丰富经验。
我们还将加强双语课程的研究、开发、实施的管理。
(1)校级领导管理:
①校长是课程开发和课题研究的第一责任人,也是我校双语课程开发、实施的总设计师。负责策划制定《学校双语课程开发总体方案》,并发动全体教师积极参与,督促和评价学校校本课程的开发。
②校长按计划保证双语课程开发研究经费到位,以及保证课题实施的师资、活动场所、供购实资材,派教师外出学习培训,请专家讲课及开展校本课程的开发、研讨活动,保证开发工作的顺利进行。
(2)教务处、教研室管理:
学校教务处、教研室具体负责学校双语课程的开发、评估等工作。
①教务处、教研室根据《学校双语课程开发总体方案》对英语教研组申报的校本课程和活动进行综合评估和论证,确定开设的双语课程和活动的时间、地点、学生和教师。
②组织英语和生物教研组制定切实可行的课程和活动实施计划、方案,并由教务处审核备案。
③组织好双语课程开发教研等流程管理工作,加强对开设的双语课程和活动进行具体的指导和落实,及时对双语课程开展日常的考核和评估工作,并进行档案式的管理,主要包括的内容有:a.学校双语课程开发纲要;b.开发的课程和活动名称,参与的人员以及起始的时间;c.各成员承担的工作;d. 双语课程和活动开发过程中的重要事件;d.教师在课程研发的过程中的记录随感、心得、故事、体会等;e.开发的课程产品如自编的教材、资料集,有创意的课程教学设计,教学案等;f.学生学习成果展示:如一学期一次的阶段性成果汇报等等活动,学生参加的各级各类获奖名单、先进事迹、荣誉称号等等。
(3)英语和生物教研组管理:
非英语专业的双语教师与英语教师结对子,互帮互助,就近组合,学习英语,共同提高。英语和生物教研组在校级、教务处、教研室的领导下负责组织开展双语课程和活动开发、研究、实施的主要工作。
①组织教师学习校本课程开发的理论知识,明确本课程开发的目的、任务,能制定切实可行的具体方案或课程实施计划并严格执行。
②积极开展本课程的研发活动,能根据学生的实际和该课程的特点,制定教学计划进行自编或改编校本教材,创新教学形式,制作教学用具,达到资源优化和共享。
③组织好本课程开发的小组成员,积极参与课程研究,把子课题贯彻落实到每一堂课、每一次课程研讨活动中,及时记录课后反思,教学案例、体会等第一手原始资料。
(4)对双语课程的研究、开发、实施坚持规范化、制度化管理。
在管理上要做到定时间、定人员、定内容,在教学和活动过程中做到有计划,有进度,有小结等。通过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如:开发特色课程和活动的审议制度、执教者工作量制度、档案制度、教师考评制度等等),给予课程开发研究以足够的支持。同时逐步完善激励教师积极参与课程开发实施的机制和制度。对取得的成果加以肯定,对开发有突出贡献的人员进行奖励。
七、课题预期成果
预期课题中期成果
1、制定出了双语特色课程和活动的总体方案和教学目标;
2、实施了、落实了所开发的双语特色课程和活动;
3、形成了一些可行的双语特色课程和活动的制度、评价标准:
4、形成了一些提高英语教学有效性的经验文章、总结;
5、学生英语成绩、能力明显提高。
最终成果
1. 学校实现系统、规范的双语特色课程及其目标。
2. 教师专业水平以及开发、研究、实施校本课程的水平和能力提高,促进教师从单纯知识型向知识科研型的转变。
3. 促进学生整体英语水平和能力的发展。
4. 形成结题报告和一系列的教研论文、经验总结。
最终成果转化
学校成为双语特色学校,学生整体素质提高,带动学校教学质量整体提高,学校办学水平和知名度提高。
参考文献
[1] 刘鹏. 建构主义理论与高校双语教学改革对策[J]. 潍坊教育学院学报, 2008, 21(1): 86-101
[2] 翁玮, 吴萍. 独立院校双语教学适应性教学方法初探[J].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2011, (2): 148-152
[3] 姜宏德. “浸润式”双语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实践[J]. 教育发展研究, 2004, (6): 32-34
[4] 肖巧慧. 第二语言习得:理论流派、观点研判与实践反思[J]. 现代企业教育, 2011, (4): 119-120
[5] 姜宏德. 双语教学新论[M]. 北京: 新华出版社, 2006: 244-245
[6] 张育平. 双语教学的意义和策略思考[J]. 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03, 18(6): 38-41
[7] 张献红. 双语教育与英语学科教育[J]. 科学信息(学生研究), 2008, (17): 121-124
[8] 张彬, 刘小兵, 王辉艳, 谷晋川, 江元霞. 浅谈双语教学[J]. 高等教育研究, 2010, 27(3): 37-60
[9] 李辉, 魏福利. 关于双语教学的探索与实施[J].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版), 2003, 3(1): 95-97
[10] 赵骥民, 刘春明,吕云峰主编. 双语师资培养导论[M]. 长春: 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8: 46-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