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教学研究» 教研文章

浅谈高中物理教学中的课堂引入【高中物理一等奖】

发布日期:2021-01-06   阅读次数:

浅谈高中物理教学中的课堂引入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附属中学  肖媛

不知不觉,在工作岗位上已经奋战了六个春夏,现在回头看一看,感觉自己这六年来一直处于不断的学习成长中。不论是向其他老教师请教咨询,还是自己阅读书籍查找资料,这六年的工作中,我就好似一块海绵,尽可能多的、尽可能快的汲取经验知识,不断的改进自身来尽快的适应工作的需要。在这个过程中,也越发觉得自己欠缺良多,或许正印了芝诺的那句话“人的知识就好比一个圆圈,圆圈里面是已知的,圆圈外面是未知的。你知道的越多,圆圈也就越大,你不知道的也就越多。”所以我不敢就物理教学的整体框架,思维导向谈什么论断想法,就琢磨着不妨以某一个小切口来谈一谈自己的一些做法。正所谓“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为整堂课的顺利进行做好铺垫,我对如何设计生动有趣的课堂引入进行了一些思考。下面我仅从课堂引入这个角度,结合自己的实际教学经验,谈一谈我的想法。

一、小实验为课堂调动兴趣

物理学科本质上是一门由实验得来的学科,根据这一学科特点,我经常在课堂伊始用一些新奇有趣的小实验来激发学生的思考。例如我在讲解《重力及基本相互作用》时,自己动手制作了一个可以“直立的铅笔”。我们都知道削尖的铅笔很难在指尖立着,这是因为它的重心很高,而如果我们能想方设法的降低铅笔的重心,就可能使铅笔直立起来。具体的做法是在铅笔的靠近笔尖的地方打一个孔,将一根铁丝穿过小孔并固定住,铁丝在笔尖正下方的位置弯成一个钩子,钩子上挂上一个钩码。如果调整的角度合适,甚至可以使铅笔的倾斜角度达到近乎与桌面平行的程度。做这个小演示实验时,我先抛出问题,“如何让铅笔立在指尖上”,让大家充分尝试,积极参与思考该如何做,很多同学都做出了有益的尝试,课堂气氛也非常活跃,之后我拿出了事先准备好的道具,然后让学生拿着立在指尖上在教室中巡回一圈,大家都觉得非常神奇。此时我做出结语“想要知道为什么会是这样,学完了重心你就会明白”,然后带领大家开始初中知识的回顾和再学习,课堂结束时学生也基本能应用所学知识来解决演示实验的原理,达到了比较好的效果。

此外,我在上《力的分解》第二课时按效果分解时,也做了一个简单的演示实验:把一根绳子对折,中间挂一个钩码,随着绳夹角的增大,绳子会突然断裂。然后让学生尝试用画图的方式来解释这个现象,由此引出按效果分解力。这个现象非常直观,给学生的冲击力很强,但做的过程中线的选择是个难点,线太粗不宜拉断,线太细不利于观察,我最终选择了红色的缝纫线,红色比较鲜亮,但线也较容易拉断。

再比如对于电磁感应这部分的知识,普遍比较抽象难懂,因此我在讲解电磁阻尼和电磁驱动时,就当堂给学生演示用马蹄形磁铁带动线框转动的现象,因为学生此前已经学习了电磁感应的基本知识,一些基础好的同学马上就能自己反应出安培力和物体运动的关系,并想要积极踊跃的展示,课堂的氛围也就随之起来了。

当然,实验不仅可以老师做,也可以尽可能的让学生来做,简单的学生小实验更能激发学生的课堂参与性和热情。比如我在讲静摩擦力这节时一开始让学生自己将两本书一页一页契合在一起,然后让学生将两本书用力拉开,学生此时会发现两本书很难拉开,让学生切实感受静摩擦力。在讲解竖直上抛这个实验时,让学生自己单手竖直向上抛橡皮,描述橡皮的运动和受力,从而体会竖直上抛运动的对称性,尤其是提到很多同学没接住橡皮的情形,为理解物体做竖直上抛运动时物体落到抛出点下方的情形做好铺垫。

二、短视频让课堂有声有色

此外,精彩纷呈的视频也是为课堂暖场的有效手段。在讲解加速度这一节时,我播放了一个摩托车、汽车和飞机赛跑的视频,一般我们都知道飞机速度肯定比摩托车和汽车速度大,但在视频中学生会明显看到赛跑的刚开始阶段,摩托车会遥遥领先。就此提问为什么我们一般生活中看到速度比较慢的摩托车反而会领先,通过预习学生普遍能回答出是因为加速度。由此展开新课的学习,有声有色。

而在讲解自由落体时,我播放了一小段《十二生肖》的片段,让大家观察成龙在跳出飞机追龙首的过程中有哪些违背科学原理的地方?该片段音乐节奏紧凑,扣人心弦,现象鲜明,学生刚看完视频时往往较难发现反常识的地方,所以刚好带着疑问投入新课的学习。

在讲解静摩擦力时,播放了一个筷子提米的视频,在一个塑料杯中插入一根筷子,然后倒入一满杯的大米,同时加入一些水,稍等片刻,会发现筷子能将装满米的被子提起来。这时很多学生自然而然就能猜到该现象与摩擦力有关,教师引导此时杯子筷子都没有运动,保持静止,所以是静摩擦力,然后由实验可以推测出静摩擦力的产生条件,自然过渡。

特别是对于一些受现实条件局限(真实的实验现象不明显,不宜观测,学校未购置相关设备等等),没法现场演示的实验,视频材料都是很好的补充。比如我在某高校物理实验室拍摄的电磁炮的演示实验,炮筒通上交变电流后,会产生交变的磁场,进而使得小铁块在安培力的作用下,飞出炮筒,“Duang”的一声击中目标,学生会觉得该现象非常新奇,有冲击力,自然也就提高了学习兴趣。

亦或者在讲解《功》这一课时,课前我通过采访的方式调查了五个同学对于功这一个基本概念的认识,采访提问包括“你觉得什么叫做功?你觉得踢足球足球飞出去后人对足球还做功吗?背书包跑步人对书包做功了吗?”,采访时我用手机记录下了同学们回答问题时的各种呆萌的反应,之后在真正上课时播放,同学们一方面被自己同伴的表现所吸引,一方面也意识到了自己存在的知识上的问题。但不好的就是这种方式只能用一两次,学生新鲜劲过了就没什么意思了,同时采访、剪辑视频工作量非常大,常规教学时其实并不推荐采用。而之后我在设计讲解功的概念“物体在力的作用下发生位移,就是力对物体做了功”时,借鉴了《超级课堂》里一个超人推动小行星飞离地球的短视频,也取得了较好的反响。

三、巧图片让课堂收获意外之喜

有时恰如其分的视频素材难以寻觅,我则会尽量迎合中学生好奇心强,爱玩的天性,努力将导课图片玩出创意、新意。比如《力的合成》开场时,我先提问大家“1+1在什么情况下不等于2?”学生马上会反应“在算错的情况下不等下2”,而我会给出答案“1+1在互成角度时不等于2”,然后打出一个曹冲称象的图片,找学生来讲这个故事,让学生初步体会等效的思想。之后对比给出一个两人抬轿和猪八戒背媳妇的图片,学生马上会哄堂大笑,笑完之后找学生描述图片内容,引导学生说出“两个力的作用效果和一个力的作用效果相同”,进而说出合力和分力的概念。此外该图片在讲解共点力时也能作为非共点力的典型代表再次应用。相比之下,课本上为我们提供的两小孩拉牛,斜拉桥等图片,虽然也能起达到教学要求,但学生的兴趣度就没有那么高了。

image.png

而在上3-4光的章末总结课时,大家已经学习了光的反射、折射、全反射干涉、衍射、偏振、色散等现象,为了帮助同学将原理和现象对应起来,我出示了这样一组图片。下图中的海市蜃楼和晶莹剔透的露珠原理为光的折射和全反射;增透膜和油膜上五光十色的花纹则是由于光的干涉而形成的;而拍照时为了让橱窗中的景物显示的清晰一些,则用到了偏振片,类似的3D电影也是偏振技术的现实应用;刮胡刀的影子边缘变得模糊则是由于光的衍射,在更高的分辨率下则会看到明暗相间的条纹;最后的彩虹则是我们最常见到的光的色散现象。

image.png

四、物理学史为课堂增添广度与深度

事实上,整个高中物理的学习过程就是一个物理学的发展探索过程,在课堂引入时为学生适当增添物理学史的内容,可以让学生在时间脉络上完成对物理学知识的梳理,有利于学生形成完整的物理学认知。同时,对科学家背后故事的了解,也有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学生辩证的看待人事物的思考方式,尤其是对于一些以后可能会学文的同学来说,这样的思维培养可能比单纯的物理学知识学习来的更为重要。

因此我在给学生讲解牛顿三大定律时,花了大量的篇幅来跟学生了解牛顿的生平,提到他是一个遗腹子,母亲改嫁,童年不幸,终身光棍,以及与胡克先生间的恩怨情仇,学生听的津津有味;再讲在他之前,亚里士多德、伽利略、笛卡尔的先期研究工作,理清为何牛顿会说“他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调侃学生别人两千年才闹明白的事,我们一节课就弄懂了,说明同学们真是聪明。

同时在讲解万有引力的发现时,人教版的课本是采用公式推导的方式实现的,我则借鉴了网络教师老徐侃物理中的讲解方式,从释迦摩尼看到启明星大彻大悟,从而创立佛教;说到德国的康德“我这一辈子就关注两件事,头顶上的星空和内心的道德法则”;从毕达哥拉斯的观点“所有的星体做的都是匀速圆周运动”讲到古希腊哲学家泰勒斯利用日食知识制止战争;从“百科全书式学者”托勒密的地心说到哥白尼的日心说;从布鲁诺的宇宙无中心,“用一种不流血的方式”殉葬于罗马广场;到伽利略自己动手做天文望远镜,发现木星周围有四颗卫星;从出身贵族的“星学之王”第谷布拉赫的观测数据,到穷小子开普勒提出三大定律;最后到牛顿和万有引力的发现,一步一步,娓娓道来。让学生充分体会科学研究中的艰辛与不易,鼓励学生也能正确看待自己生活学习中的困难。

五、一点其他的想法

上面提到的都是我实际亲身尝试过的,此外也有一些不成熟的想法还有待去

探索实践,如在讲解单个物体的多过程运动专题时,利用大家喜闻乐见的跑酷游戏来引入;讲解速度时间图像时从龟兔赛跑的故事说起,讲解超重失重时演示一个纸带加速向上提钩码导致纸带断裂的实验……这样在激励学生学习新知的同时,也培养了学生从实际生活中抽象出物理模型的能力。

其实,不管是做实验,放视频,还是看图片,都是为了能迅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培养学生对物理课的兴趣。但终究物理学科自有其注重抽象思维、逻辑思维的学科特点,有时过多热闹的动手实验会冲淡学生的抽象思维的能力,反而用传统的复习导入会有不错的效果。比如说对于给基础较好的班级讲解超重失重时,我个人认为从不妨从习题电梯加速向上时求支持力来引入,在计算的过程中学生会对什么是视重有深刻的理解。但相比实验法,复习导入的方式则对学生物理基础要求更高一些,因此针对不同的学情,选择不同的引入就显得非常重要。

好的课堂引入往往能起到先声夺人的良好效果,在今后的工作过程中,我将会一如既往的做好对于如何进行课堂引入问题的挖掘和思考。但同时我也清醒的认识到,好的课堂引入仅仅只是给课堂开了个好头,而对于知识正文的细致讲解,典型例题的深度挖掘更是一节好课的重中之重,而这也是我今后努力的方向。


CopyRight © 2008-2023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附属中学  负责人:张满户  网管员:姬燕  地址:陕西·杨凌  邮编:712100  陕ICP备05052063  技术支持:贝塔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