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教学研究» 教研文章

高中地理教学中“知识与技能”培养对策(论文)【高中地理一等奖】

发布日期:2021-01-06   阅读次数:


李阳

目录

1引言

1.1研究背景

1.2研究目的和意义

2相关理论基础研究

2.1知识与高中地理课堂教学

2.1.1地理教学课程标准解析

2.1.2高中地理课程特点分析

2.2技能与高中地理课堂教学

2.2.1地理课堂教学技能的概念界定

2.2.2地理课堂教学技能的特点

3高中地理“知识与技能”概述

3.1知识与技能的关系

3.1.1知识是技能的基础

3.1.2技能是知识的利用和发展

3.2“知识与技能”在三维目标中的特殊地位

4高中地理“知识与技能”培养对策

4.1新课程下地理教学知识的培养对策

4.1.1地理空间视角培养

4.1.2地理信息获取与解读

4.2新课程下地理教学技能的培养对策

4.2.1图像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感知能力

4.2.2情境体验式教学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

5教学案例设计

6小结

参考文献


高中地理教学中“知识与技能”的培养对策

高中地理教学中“知识与技能”的培养对策

摘要:教师对于高中地理课程教学的掌握情况如何,关键就在于教师对于地理教学技能的选择和运用如何把握。新课程改革后,对于老师的需求产生了十分巨大的转变。新课改背景下,教学的重点是改革理念,深化意识,以学生为中心,提升综合素质。本论文针对新课改对高中地理教学的要求,结合目前教与学的现状及国内外研究进展,通过对界定“知识”与“技能”两者之间的概念,并对“知识与技能”目标进行概念上的论述,从地理空间视角、地图、教育模式等方面探讨“知识与技能”的关系和目标及培养对策,为高中地理教学改革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地理教学;知识;技能;培养对策。

Training strategies of knowledge and skills in high school geography teaching

Abstract: Teachers for high school geography curriculum teaching how to grasp the situation, the key lies in the selection and use of teachers for geography teaching skills. How to grasp the new curriculum reform, the teacher needs to have changed dramatically.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new curriculum reform, teaching is the focus of reform ideas, deepen the consciousness, take the student as the center, enhance comprehensive quality. In this paper the high school geography teaching the new curriculum requirements, combined with the current teaching status and research progress at home and abroad and, based on the concept definition between "knowledge" and "skills" of the two, and on the discussion of the concept of "knowledge and skills", the map from the geographical perspective. Teach. In this paper,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knowledge and skills and its aims and training strategies are discussed, which can provide reference for the reform of geography teaching in Senior High School

Key words:Geography teaching; knowledge; skills; Training Countermeasures

1引言

1.1研究背景

自从我国提出了“加强教育改革,提高素质教育”以来,新课改对于我国的教育事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次变革要求老师从教育方法、形式等方面扭转以前的教育模式。让学生积极主动的进行自主学习,并领悟一定的地理技能,对老师来说是一个很大的应战。教师要对旧的教学模式和教学理念做出改变,采用各种方法和措施,积极主动的呼应新课程的变革,转变教学行为。

这次对新课程的变革,扭转了以前的教育模式,提出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教学目标。对教育工作者产生了重大的影响。知识与技能是“三维教学目标”的基础目标,教师在进行教育设计和施行教育过程的时候要重点思索,如何再能使学生更好的加入学习过程,建构学习方法。因此,“三维教学目标”中的“知识与技能”目标对教师的教育工作十分重要。

目前,一些学者对高中地理教学中“知识与技能”培养对策方面进行了相关探讨并提出了许多有效的建议和方案,对地理教学三维目标的完成起到了方向性的领导作用。地理教师要真正领会此次变革的精神和内涵,创新课堂教育模式,在实际的教育中提出新的教育手段,打破古老的思维形式,把新课程改革理念完美地渗透到实际中去,面向全体学生,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为学生学会求知奠定基础,如聂丽华[1]结合实际的教学经验,从教学方法和教学思想等多方面来论述新课程改革下地理教学三维目标的实现。任田芳[2]从教育手段出发,提倡教师要运用各种各样的教学方法中,培育学生对地理学习的兴趣,优化地理课堂教学;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才能,添加课堂的趣味性,进而使地理课堂充满生机。周营营[3]从如何转变教育理念、如何变革教育措施等方面论述了新课改下的地理教学新思想,为高中地理教学的进一步开展指明了目标。吕莎[4]从中美地理教材的呈现特点、知识构造、图文系统、作业特点以及知识拓展等方面进行了全面的相比剖析,联系我国的地理教材现状,借鉴美国地理教材的新理念,对我国高中地理教材的进一步发展完善和高中地理教学提出了具备实践意义的建议。张霞[5]通过对新课程背景下地理教师课堂教学技能方面的要求及存在的问题等方面进行了探讨,提出了提升课堂教学技能的方法。盛丽芳[6]对高中地理教材中知识的存在方式的内涵和定位进行界定、分析和阐述,指出了当前新教材在知识的存在方式上的不足,并对优化教材中知识的存在方式提出了若干建议。有的学者也从一些其他方面来研讨阐述教学过程中的三维目标,进而得出一些比较新颖的结论。

尽管对“知识与技能”的培养对策,已经有众多的学者研讨这个课题,而且有了很多显著的成绩,但是目前现有的研究材料和成果对高中地理“知识与技能”教学目标培养对策的可行性计划研究还存在许多不足的地方。

1.2研究目的和意义

1.2.1研究目的

针对新课改对高中地理教学的要求,结合目前教与学的现状及国内外研究进展,通过对界定“知识”与“技能”两者之间的概念,并对“知识与技能”目标进行概念上的论述,从地理空间视角、地图、教育模式等方面探讨“知识与技能”的关系和目标及培养对策,为高中地理教学改革提供参考依据。

1.2.2研究意义

新课改让教育工作者扭转传统的教育形式,提升教育成绩,注重学生各个方面素养的发展。因此培养学生的“知识与技能”,对实施三维教学目标以及促进教学方法,改变教学理念,构建优质高效的课堂教学,使受教育者更加清楚的了解、把握和利用课本所触及的知识与技能,让学生可以更有效的学习。

2相关理论基础研究

2.1知识与高中地理课堂教学

2.1.1地理教学课程标准解析

课程标准是受教育者通过学习之后,对所学内容认识和运用的一种认识和表达。这个标准也对知识与技能的范围和要求做出了定性。然而,对于这个标准来说,不能用这种直接的定义和表示来进行评价,应进行一些详细的分析,这样就会形成有相应解决办法和评价阶段的“知识与技能”目标。

课程标准提倡教师要让学生主动的在生活中运用地理,对旧的教育模式做出变革,构筑一个开放性的课堂环境。所以,老师在平时的讲课时,要让受教育者对于所学内容的认知有新的思考,要让讲课过程更有魅力,增加讲课的生动性,使受教育者在学习的过程中更有效率。

在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老师要着重于让受教育者能更加有效的理解所学的内容。教师要让受教育者真正的投入进知识的获取中来,提高受教育者在获取过程中的激情,让受教育者能够有更优质的体验,让高中地理教师的讲课能够更加的生动起来。

2.1.2高中地理课程特点分析

(一)课程性质

环境和环境与人的关系是地理学科的探究方向,四大地理圈层(岩石圈、水圈、生物圈、大气圈)是人类生产与生活的场所,它们之间联系紧密,在各个圈层之内的各个要素也彼此制约彼此影响,所以地理学具备很强的综合性。并且,在各自相异的地理空间下,人类在其中起着各自相异的作用。因此,地理学还具有一定的时代性、地区性。这两者之间彼此的联系也是通过人在其中的作用来体现出来的,所以说,地理学还有很高的施行性。

(二)课程理念

1、学习理念

学习理念着重于研讨有关的地理疑问,体现了综合性和施行性的课程性质。新课程重点是着重于让同学们主动学习,地理问题体现了较为复杂的综合性问题,受教育者在学习时必须综合思维、积极探究、学会合作。在老师的教育过程中,只有必要的实践活动和必要的学习活动相结合,才会在解决地理问题是体现出地理课程的施行性。

2、建设理念

建设理念是来对受教育者之间差异性的认知需求进行教育。对于在知识的获取过程中要收获什么,每个的学生有着各自的期待,对于同样一种地理知识,每个的学生之间也存在着不尽相同的接受能力。为了满足学生之间需求的差异化,高中地理课程对于课程内容,分别设置了必修和选修两个内容部分,学生通过学习掌握了基本的知识、技能和方法后,可以结合自己的实际需求来进行选择。

3、内容理念

内容理念是培育人们必要的地理素质,是指个体所收获的地理精神、情感与方法、地理学科能力、知识与技能等综合素质。地理的内容包括人地关系和地理因素两者中的根本规范和原则,是现代公民在生活、生产的过程中所必须了解的认识。如果一个公民有了这种素质,那么他就能灵活的利用这方面的认识来解决这方面的困难。他通过对人地关系的了解,努力处理好相互之间的关系,从而促进人地和谐。

2.2技能与高中地理课堂教学

2.2.1地理课堂教学技能的概念界定

地理课堂教学技能是老师所起码具有的教育技能,是老师所起码遵循的教育标准。在教育工作者的指导下,只有老师具备踏实的知识和熟练的技能,那么才有可能完成一场完善的课堂教学。

在老师的讲课过程中,老师依据受教育者的具体情况,采用自身对地理内容的相关理解来教导受教育者认识地理,这是一个综合性的反射动作和心理技能[15]。之所以这样来界定,主要是因为:(一)来源。这种技能是以知识与教育工作者的理念为基础,经过长时间的操作产生的。(二)作用。这种技能是一种通过加强受教育者理解、分析和迁移等一系列才能来提高受教育者对教育的接受能力的一种手段。(三)目标。地理教育技能不但要让学生对地理有一定的认识,还应该以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及人生态度的形成为目的,使学生得到全面的发展。

2.2.2地理课堂教学技能的特点

综上所述,地理教学技能是一个综合性的反射动作和心理技能,它是地理教师通过把握地理教育情境、选择教育行为、理解地理知识等一系列认识活动的指导下,由各种各样的可操作、可测量、可观察的外显性的行为表现方式构成的[7]。所以,地理教学技能有着以下的特点。

目标指向性。众所周知,不论是什么活动,都是向着其目标来完成的,地理教学更不是一种单纯的活动,教师在教学中所运用的全部的教学技能,都是为了能够更好的完成地理教学,并且,为了完成某一教育目标,教师会采用特定的教育技能来完成。例如,老师在进行教育时对受教育者提出问题、帮助受教育者答疑解惑就是为了完成提高受教育者的激情、使受教育者有更多的思考这一教育目标[12]。

可操作性。地理教学技能有着特定的运作程序和操作规则,因此,我们可以通过对具体的步骤和行为方式来进行分解,然后再进行模仿并加以训练,以此来提升教师的教学技能[7]。

可习得性。存在很强的实践意义是课堂教育技能的一大特征。基于这种情况,我们说,这种课堂技能一个人不会天生就拥有,而是在以后不停的操作中获得的,老师采用科学与系统的学习、训练,逐渐的去领悟地理教育技能,并逐渐对其愈发熟悉。

3高中地理“知识与技能”概述

3.1知识与技能的关系

3.1.1知识是技能的基础

“知识与技能”是三维教学目标的根本所在,是培养受教育者才能、智力和个性开展的根本。知识与技能是不可分割的,两者必须统一起来去认识,知识的认识离不开技能的实践,技能的实践也离不开对知识的认识。知识与技能之间,知识是基础,技能要想获得生存和提高,只有在对知识有一个准确的认识后才能完成,也就是说,当对知识有了一定程度上的领悟之后,技能的进展也就水到渠成。因此,对于知识与技能之间的联系,我们可以这样来认识,知识与技能之间相辅相成,对地理知识的理解情况,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对地理技能的掌握程度。只有对知识进行了一定的学习,才可以对技能进行相应的培训。

3.1.2技能是知识的利用和发展

众所周知,对一种事物所学内容的理解是非常有必要的,但是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并不能直接的运用到生活中,要想在生活中更好的利用所学的内容,就一定要用相应的“技能”。从这个方面来说,技能在人类社会的建设发展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因素。对于学生来说,学生之所以学习知识,很大一部分原因是为了在现实生活中碰到困难的时候,可以有一定的解决办法,进而创造出所学内容本身的价值,如果缺失了技能,知识就没有了意义,失去了活力,就不存在实用的价值。

综上所述,知识和技能两者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在这其中,知识是技能的基础,技能是知识的利用和发展[8]。因此,老师在教学中,不但要着重于对于知识的讲解,也要注意地理技能的训练,就是说,对于学生,老师不但要做到授之以鱼,还应该授之以渔,在教学过程中,对于巩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培育学生技能,要做到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

3.2“知识与技能”在三维目标中的特殊地位

“知识与技能”在三维教学目标的根本,只有对地理知识进行了一定的领悟之后,才能掌握相应的地理技能。知识与技能之所以放在三维目标的第一位,这说明它是关键所在,之后的两个目标如果不以它为根本,就不会有生存的土壤。也就是说,在上课之前老师就应该对本课的知识技能目标有清晰的认识。只有将知识与技能领悟透彻,受教育者才会主动参与到地理教学中,相关学习办法的领悟与正确价值观的确立才能不断进行。

4高中地理“知识与技能”培养对策

4.1新课程下地理教学知识的培养对策

4.1.1地理空间视角培养

地理空间视角是根据具体的地理空间,以空间事物分布的变化与连续性等一些特性来对问题进行剖析的一种研究思路。它是以空间的思路来探讨事物运动的空间规律的一种研究方法。也同样是学地理时应用地理空间技能和图标的有效手段

提高学生对地理空间问题的分析能力,不仅应注重地理的教育方式,还要注重地理知识间怎样加强衔接。此外,教师还要将系统地理和区域地理统合起来,对所学的地理内容进行深入挖掘。最后,要加强对学习方法的指导,例如:1.对地理空间的认知结构进行构建、掌握地理事物和现象分布的方法;2.运用地图来进行地理教学。

4.1.2地理信息获取与解读

地图是地理学的语言,它先于地理系统理论的发展。因此,观察和分析地图可以得出大量的信息,理清事物间的关系。作为知识的一大载体,地图是地理教育和研究中必不可少东西,这恰恰是地理自身所独具特色的地方所在。正所谓观其“图”而知其“地”,知其“地”而明其“理”,所以要引导学生分析地理图表中的显含信息,揭示地理要素特征及其相关联系,通过对地图的认知,让受教育者能够理解利用这种工具,对所学的空间内容构建一个相应的体系。地理教学与地图密不可分,因此教师应寻找多个兴趣点,促使学生喜爱地图,引导他们看图、析图,使之形成种学习习惯。

地理信息的获取和解读能力包括三个方面:(1)提取素材中的信息;(2)提炼信息中有价值的内容;(3)运用相关知识解读信息。地理教师可以利用多种现代化的教育手段,如:录像、多媒体等,可以更为形象生动的加强学生的感知能力,将枯燥、抽象的地理知识通过众所周知的事物进行案例式教学。

4.2新课程下地理教学技能的培养对策

4.2.1图像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感知能力

图像教学模式主要是以图像进行教学[13]。地理作为一门自然课程,包含了十分丰富的天文和地理知识。地理课本在这次变革的要求下出现了很大的改变,课本中很多了无生趣的文字以生动有趣的图像进行展示。极大地吸引了学生对地理的学习兴趣。老师以此为学生制定了针对性的图像教学法,对现在的地理教学有着很大的帮助。教师所运用的图像教学法,即是通过专业书籍和辅导用书,尽可能的以图像的形式来展示知识,将教材中比较难以理解的一些知识通过一些简单的图像展示出来,使得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更简单、更轻松,同时,也可以提高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和图像感知能力。

在讲课之前,学生和老师本人要了解这种教育模式,意识到图像在课程中的地位,而有利于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只有大家了解了图像教学模式,在备课时老师才能把图像与地理相结合,而学生才会在学习中提高学习效率。

4.2.2情境体验式教学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

情景体验式教学主要是在讲课中以老师为重点,在学习上以受教育者为重点。要注重学生体验主动参与,强调实现师生之间相互协作和沟通交流,使学生可以自主的生成情感和获得知识。它是可以促进老师与受教育者间相互提高的教育形式,并且在教与学之中提高受教育者综合素质发展的一种理想教育形式。情景体验式教学包含课内外所创造的情景体验,学生在实践体验中能够增长知识并且生成情感。教育工作者创造一些与所讲述的内容相关的情境吸引学生加入进来,进行知识获取并获得感想,这就是受教育者对学习所产生的主观作用[14]。

教学活动的组织设计,其根本就是要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要结合学生实际活动的外部环境来选择教学内容和组织实践活动,在组织教学时,要在真实存在或相对真实存在的情境中来组织,并且,要将知识的构建和学生的情感教育及全面发展统一的结合起来。在这样的条件下,老师的情景体验式教学中可以在这几个方面来培养受教育者的认知才能:(1)重视课堂的安排,根据现实创造情景;(2)要让大家都参与到活动过程中来;(3)老师要指导受教育者对所学的内容有自己的认知;(4)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反思、感悟和体验;(5)评价要真实合理,具有公平性。

5教学案例设计

在这里通过对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中的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这一章节的教学过程进行展示,结合这一部分的内容来对本论文的研究成果进行阐述。

陆地环境的地域差异性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地表面自然环境之间的不同的区别现象。

2.认识地球表层的差异性现象的主导因素。

3.理解陆地自然带的分类,并描述其特点。

4.运用概括、分析和比较等方法对当地土地利用状况作出评价。

过程与方法:

1.阅读教材,自主研究,比较纬度与干湿度地带性的分异规律。

2.收集有关人类因地制宜合理利用陆地自然资源的实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知道利用不用的条件来合理的运用自然资源。

2.对资源和环境有自己的见解。

教学重难点:

1.理解三种地域分异的规律。

2.三种地域分异规律的实例分析(难点点拨:关键要抓住主导因素)

教学方式:

多媒体教学实例教学

教学步骤:

【课堂引入】我国是一个幅员辽阔的大国,在我国的华南、东南,西北、东北这些地方,我们所看到的自然景观是否一成不变,其原因是什么?

【板书】陆地环境的地域差异性

地域分异:地球表层的差异性表现为大小不等、内部具有一定相似性的一系列地域单元,并由此产生各地域单元自然条件的差异,这就是地域分异。

【板书】地域分异的基本规律

纬度地带分异规律

1、定义:自然地理要素和环境整体特征大体上沿纬线延伸、随纬度变化[9]。

2、形成原因:以热量为基础。

3、分布:低纬和高纬地区。

纬度地带性分异规律的复杂性

1、地球运动。

2、地表组成物质的差异。

【课堂活动】读”中国年降水量分布”图,思考:从沿海到内地自然环境有怎样的变化?

【板书】干湿度地带分异规律

1、定义:自然地理要素和环境整体特征从沿海向内陆有规律的更替。

2、形成原因:以水分为基础。

3、举例:中纬地区。

【课堂活动】读”长白山从山脚到山顶植被和动物变化”图,思考:从山脚到山顶自然环境有怎样的变化?

【板书】垂直分异规律

1、定义:从山麓到山顶自然环境及其各组成要素出现逐渐变化更替的现象[10]。

2、形成原因:随海拔高度的变化,水热状况发生变化。

3、举例:低纬度、中纬度的高山地区。

【思考】这种递变的规律是不是完全一致,为什么?

【举例说明】从亚洲东海岸向北,与从长白山山脚到山顶的变化不完全一样.

【课堂活动】读”珠峰南坡和北坡自然带的分布”思考以下问题

问题1:珠峰北坡的基带不是森林带的原因是什么?

问题2:珠峰南坡的雪线为什么比北坡低?

【课堂活动】思考:乞力马扎罗山和阿尔卑斯山的垂直带谱的基带有什么不同?说明了什么?

【课堂活动】哪座山位于中国秦岭—淮河以北的暖温带地区?

【总结】

表1[11]

分异规律

形成基础

影响因素

分异规律

纬度地带分异

热量

太阳辐射

沿纬线延伸、

随纬度更替

干湿度地带分异

水分

海陆分布

沿经线延伸、

随经度更替

垂直分异规律

水热状况

海拔高度

山地垂直自然带

案例分析:

在本教学案例的设计中,对于本文的研究成果进行了详细的展示。首先,在这之中,包括本节课知识三维目标的详细内容,包括“知识与技能”对于本节课相关概念的需要;并且,在对于学生知识的培养策略以及技能的培养策略上,本节内容的案例设计也对本论文的研究成果进行了如下阐述:

在新课导入部分对学生的启发式提问,通过让学生思考我国各个地理空间景观的不同,不但能够提高学生对于新课的兴趣,对学生地理空间思维的培养也有积极的意义;在课堂过程中,通过组织学对于课堂活动部分的一系列问题进行探讨,可以有效的培育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于地理要素的理解能力。这有助于老师在新课程下培育学生的地理知识。

在技能方面,通过让学生认真观察“珠峰南坡和北坡自然带的分布”图与“长白山从山脚到山顶植被和动物变化”图并探究问题,能够在图像中将在课堂上讲述的一些比较复杂的知识通过图像的方式,让学生对于这些知识有一个更好的认识,使学生的学习更简单、轻松,通过图像教育模式,能够让学生对于图像有更加简单的理解,也可以让学生更乐于学习地理。

6小结

在对高中地理课标解析之后,本文说明了什么是地理课堂教学技能,并明晰了其特点。在仔细分析之后,对怎样培养学生的的知识和技能进行了如下总结:

(1) 知识、技能无法分开谈论,知识作为技能的根本,技能对知识进行发展与延伸。只有注重它们的联系,才能在传授地理内容时培养好地理技能。

(2) 在培养地理技能时,教育者首先要辅助受教育者建筑知识模块,把学到的内容放入背景和环境中,建立受教育者与知识的紧密关联。其次要注重多媒体教材的开发,这有利于教师在知识和学生之间建立一种互动、多元、开放、平等、积极的对话关系。

(3) 通过一些奖励机制,调动教师的工作激情,提高教学效果以达到培养教师地理教学技能的目的。其次是要完善地理教师教学技能的评价机制,对影响教学质量的各个因素做出综合评价。

由于种种原因,对于本论文不能深入的探究,准确的论述,难免会存在一定的问题。例如,对地理课堂教学技能的分类没有论述;对“知识与技能”的培养对策阐述的不够深入,没有进行深层次的探讨和研究;缺少将本论文对于“知识与技能”的培养对策应用于之间的研究。


参考文献

[1]聂丽华.高中地理新课程改革初探[J].学周刊,2016,08:40.

[2]任田芳.浅析新课程背景下的高中地理教学[J].学周刊,2016,08:140.

[3]周营营.新课改背景下的高中地理教学新思考[J].才智,2015,35:117.

[4]吕莎.中美高中地理教材对比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3.

[5]张霞.高中地理教师课堂教学技能探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2.

[6]盛丽芬.论高中地理教材中知识的存在方式[D].上海师范大学,2007.

[7]胡再.新课程下的高校师范生地理教学技能培养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

[8]魏李涛.高中地理教学中“知识与技能”培养策略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3.

[9]包月英.湘教版《地理Ⅰ》的图表设计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 2014.

[10]包亚慧.湘教版《地理必修Ⅰ》图表系统教学方法的分析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 2014.

[11]孟宪中.“地理环境整体性与差异性”2007年高考扫描[J].财务与会计, 1980(11):32-32.

[12]杨萍.思想政治教育沟通中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 2015.

[13]林通.高中地理课堂图像教学行为观察与分析[D].华中师范大学,2008.

[14]苏晶晶.高中地理生活化情境教学的策略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5.

[15]何中元.人教版必修教材中地理技能的结构分析和优化建议[D].东北师范大学,2012.



CopyRight © 2008-2023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附属中学  负责人:张满户  网管员:姬燕  地址:陕西·杨凌  邮编:712100  陕ICP备05052063  技术支持:贝塔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