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教学研究» 教研文章

为何强推“高效课堂”

发布日期:2015-10-12   阅读次数:

  一、课堂教学存在“费时较多,收效较低”的现象。

  目前教师一言堂现象还普遍存在,学生的学习负担有增无减,厌学情绪日益严重,教学已经到了非改不可的地步。长期以来,课堂教学效率低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教师讲得太多了,学生活动太少。有的老师以“讲得多”“讲得好”为满足,“满堂灌”的现象依然普遍。许多老师总担心有哪一个知识点没讲到,不管学生会不会,老师认为该讲就讲,不关心学生的感受,不关注学生的学得。很多时候,对一些所谓的重点,老师会不厌其烦地一遍遍的讲。实践证明:重复讲解学生已知的知识很容易引起学生的心理疲倦,造成课堂气氛沉闷,学习兴趣降低,从而使课堂教学低效,甚至无效。

  教师讲解问题不在多少而在精要,组织讨论不在花哨而在实用,合作互动不能天南海北而要联系教材和学生的认知水平。教师讲得多,必然剥夺了学生学的机会。把难以理解的知识简单化,把抽象的知识具体化。教师更大的作用应该是“导”,而不是“教”,学生的“学”是教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我们要在学生如何“学”上做文章。重在让学生“悟”。教师要相信自己的学生,多给他们一些时间“悟”。叶圣陶先生说过:“假如学生能够‘领悟’了,能够‘研究’出来了。就无须教师的‘讲述’了。教师所‘讲述’的,只是学生想‘领悟’而‘领悟’不到,曾经‘研究’而‘研究’不出来的部分。这才显出‘讲述’的真正作用。”

  二、全国“高效课堂”实践探索有许多典型案例可资借鉴。

  (一)洋思中学的“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

  1、对“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认识

  ①先学:在课堂上,学生在教师未开讲之前紧紧围绕本课时学习目标,按照老师的自学指导所进行的自我实践、自我探究、自主学习。这种先学不是要求学生堂堂课前预习,因为课前预习也有一些困难:如难以保证每位学生都能按要求做到、有时加重了学生的学习负担、无教师指导达不到相应的效果,流于形式等。而课堂中的先学,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围绕课时学习目标,让学生自己追求目标;把教师的教学目标转化为学生的学习目标。这种先学是有序的,非放羊式的;学生的自主学习也非自由学习,而是围绕学习目标进行独自学习、有针对性学习,学生带着思考题在规定的时间内自学制定内容,完成检测性练习。

  ②后教:在先学的基础上,师生就学生在先学中所存在的问题所进行的相互实践、相互探究、相互学习的互动过程。学在教之前,教在学之后。

  课堂上教什么?以学定教:学生会的不教,学生不会的尽量让学生解决。在后教中,教师不凭自己的经验确定教什么,也不刻板的按照教案确定教的内容;因为教案是经验的总结,它可能落后于课堂,而课堂是新的、动态的。教师教的内容应该完全依据学生在自学过后的情况来确定;注意学生是表面会还是实质会?是只会做题,还是按规律做题?

  课堂上怎么教?对暴露出来的问题,尽可能的交还给学生,由学生自己解决;只有这样,学生的认识才深刻。而老师应在学生都不能解决问题的状况下才出现。老师的出现也不是大包大揽的讲,也是“兵教兵”,“老兵教新兵”,引导学生寻找规律,让学生知其所以然,引导学生预防运用时可能出现的问题等。教的方式,让已掌握的学生先讲。讲对了,教师肯定;讲的不完整,达不到深度的,教师补充;讲错了的,教师更正。“兵教兵”不仅体现在课堂,也延伸到课后。洋思在安排学生座位时,都是让后进生和优秀生搭配在一起,结成“一帮一”帮扶对子,这样不仅能够有效解决学困生的问题,而且还促进了优秀生的提高。优秀生要想帮助别人,自己就要理解充分,学习上也有了紧迫感。把自己理解的知识清晰的表达出来,本身就是一种提高。当然,为保证“一帮一”落到实处,他们还有一系列的管理措施。

  ③当堂训练:是在先学、后教之后,让学生通过一定时间和一定数量的训练,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从而加深对课堂所学重难点的理解。是为了达成目标所进行的又一次自我探究、自我学习的过程。当堂训练,象考试一样训练。要求学生按时完成,做到“堂堂清”。当堂训练的练习分为三个层次:必做题、选做题、思考题。“堂堂清”的内容清的就是必做题。

  2、“先学后教、当堂训练”课堂结构

   “先学后教、当堂训练”课堂以训练为主线,分为三个环节、九个步骤:

  ①先学结构:

  A.激学:包括激态和激趣。即激发出学生的学习状态和学习兴趣;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课前状态和教学内容设法调动学生。特别重视学生的学习情绪和学习状态的激发。

  B.导学:教师尽快出示本节课学习目标和相关练习以引导学生自学。

  C.自学:学生依据学习目标阅读教材,完成课后相关练习和教师安排的练习。教师在这个过程中注意巡视,特别关注学困生情况。

  在先学环节中,教师出示的学习目标和相关练习方式有:事先印好材料人手一份、通过多媒体展示等方式;

  ②后教的三个层次;

  A.互教:会者教不会者;教师尽可能的调动已经掌握的学生教不会的学生。

  B.班教:即全班教。对于共性问题,教师设法激发学生积极讨论,各抒己见,达到在相互讨论中掌握知识。

  C.导教:即教师引导解决问题。对于学生通过以上环节仍然解决不了的疑难问题,教师通过启发、引导帮助学生解决。这个环节教师教的时间依学生疑难多少来定,多则多讲,少则少讲。但讲授时间宜限制在15分钟以内。

  ③当堂训练:

  A.自练:要求学生通过先学后教环节的学习后,能够进行在教师引导下进行的自我总结、自我提问、自我质疑,自我探究,从而加深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和掌握。

  B.互练:在教师的统一要求下,学生之间围绕学习内容进行的互检互测等教学活动。

  C.导教:教师出题引导学生练习。洋思中学特别重视学生练习的校本化,即教师根据每节课的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由教研组或备课组每位教师编写学生练习。这样的练习符合实际,层次分明,针对性强,避免了外购资料的一些弊端,达到了很好的训练效果。

  以上是“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课堂基本模式,在这三个环节、九个步骤中,并非一成不变,应根据教学内容和课型的不同,从实际出发,灵活运用。

  3、洋思中学的“三清”运动

  洋思中学的“三清”运动即:“堂堂清”、“日日清”、“周周清”。再高效的课堂,由于学生的个体差异,也不可能人人都能达到学习目标。为保证每一个学生都不掉队,不放弃每一个学生,洋思中学开展了广泛而深入的“三清”运动。

  “堂堂清”:要求学生课堂上必须尽力完成相关的学习任务。

   “日日清”:对课堂上完成的练习,教师在课后及时批阅后,对出现的问题及时找相关的的学生个别辅导。

  “周周清”:每个星期的周末,对部分学生一周学习情况进行检查。

  “三清”清的内容:学生必须掌握的最基本内容;比如:课堂练习的必做题、英语单词、基本背诵内容、基本公式、规律等;“三清”清的对象:学困生。开始学生数量可能比较多,但在这个活动的不断开展和深入的过程中,人数越来越少。关键是教师要把这个工作做扎实并坚持不懈;“三清”时间保证:自习课、活动课、课间及周末的晚上;“三清”管理方式:洋思中学每一位教师都承包有后进生转化任务,而且有相应的管理和奖励措施。具体实施中,采用“金字塔”的方式:教师负责学习委员、课代表等班干部,班干部负责小组长,小组长再负责“一帮一”帮扶对子的优秀学生,再由他们负责学困生。在每个周末的下午进行班班互清。

  (二)杜郎口中学的“三三六”模式

  山东省茌平县杜郎口中学是茌平县最东部的边远乡镇中学,近几年来学校迅速由教育教学双差校一跃成为茌平县初中教育的“东方明珠”,现已接待市内外参观人员15000人,被山东省教科所称为农村教学改革的先进典型。杜郎口中学经过8年探索,成型了“三三六”自主学习模式。即课堂自主学习三特点:立体式、大容量、快节奏;自主学习三模块:预习、展示、反馈;课堂展示六环节:预习交流、明确目标、分组合作、展现提升、穿插巩固、达标测评。杜郎口中学的“三三六”模式简介如下:

1、课堂自主学习三特点:立体式、大容量、快节奏

  ①立体式:教学目标、任务是新课程要求的三维立体式,将学习任务分配给每个同学、每个小组来完成,充分调动每个学生的主体性,发挥每个小组的集体智慧,展示模块就会有不同层次、不同角度的思考与交流。
   ②大容量:以教材为基础,拓展、演绎、提升,通过各种课堂活动形式展现,辩论、小品、课本剧、诗歌、快板、歌曲、绘画等。
   ③快节奏:在单位时间内,紧扣学习目标和任务、通过周密安排和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达到预期的多种效果。
  2、自主学习三模块:预习、展示、反馈
    ①预习模块的主要任务是:明确学习目标、生成本课题的重点、难点并初步达成学习目标。其基本过程是,学生根据自学后对文本的把握,教师根据对课程标准的把握,通过师生共同讨论,预设学习目标。然后,学生再通过自学、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等形式初步达成预设的目标,并对自己找出的重点、难点问题进行深入探究,并在此基础上不断生成新的学习目标,为展示课做准备。
   ②展示模块的主要任务是:展示、交流预习模块的学习成果,并根据知识的迁移运用和对感悟进行提炼、提升。本阶段的基本形式一般为:以个人或小组为单位回顾预习情况,进行组内、全班的展示和交流。通过形式多样的师生、生生的互动学习、感受交流,根据学习进程不断生成新的学习目标。
  ③反馈模块的主要任务是:对前面的课进行反思和总结,对预设的学习目标进行回归性的监测。本环节尤其突出“弱势群体”,让他们说、谈、演、写,进一步检查落实能否达到三维目标。这一环节主要是利用好“兵教兵”、“兵练兵”、“兵强兵”战略,促进全体学生的发展。
  3、课堂展示六环节:①预习交流;②明确目标;③分组合作;④展示提升;⑤穿插巩固;⑥达标测评。

  预习交流、明确目标的环节,可以通过学生交流预习情况、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分组合作,即教师口述将本节课学习任务平均分到小组内,一般情况下每组只完成其中一项即可;展现提升环节各小组根据组内讨论情况,对自己组的学习任务进行讲解、分析等;穿插巩固环节各小组结合组别展现情况把自己组没能展现的学习任务进行巩固练习;达标测评环节教师以试卷或纸条的形式检查学生对学习任务的掌握情况。

(三)东庐中学的“讲学稿”

  东庐中学地处江苏省南京市溧水县永阳镇(学校距离县城7公里),原是一所基础薄弱的农村初中。从1999年开始,大胆尝试以“讲学稿”为载体的“教学合一”改革,积极探索农村初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终于摆脱困境,步入健康发展的轨道。讲学稿的操作模式是:
  1、“讲学稿”指的是集教案、学案、作业、测试和复习资料于一体的师生共用的教学文本,是教师集体备课(包括备课标、备教材、备学生、备练习、备考试)的结晶。讲学稿的具体做法是:实行教师超前备课(即在假期内)、集体备课,教师轮流执笔,骨干教师把关审核,形成共案,把教案、学案和分层次评价作业结合在一起,用一张8开纸印好(正反面),每节课的课前一天发下去。学生预习完成学案中规定的学习任务,带着问题进课堂,教师在上课前检查学生课前作业完成情况,并根据学生学习情况进行教学。理科类如数学、物理,主要以大容量训练为主。“讲学稿”发给学生后,一般教师要收回两次,第一次是课前检查预习情况,第二次检查当堂训练情况,并结合课后或周六培优补差时间进行辅导,实现日日清、周周清。
   2、捆绑式考核。其主要构想是进行教学考核时,同年级同学科教师、师徒教师(同备课组教师)捆绑在一起,不管谁的成绩多突出,奖励是一样的。捆绑式考核的基本作用是使全体教师共同努力来提高“讲学稿”质量并共同使用“讲学稿”。
   3、考教合一。因为“讲学稿”是集预习、课堂笔记和练习为一体的文本,如何保证学生按照规定使用、保管好“讲学稿”十分重要。因此东庐中学除了日常管理教育和习惯的养成以外(新生入学前两周开始训练使用讲学稿),另一重要手段是“考教合一”,即单元测验、阶段考查等考试题目多出自“讲学稿”,年级越低,比重越大,七年级80-90%,八年级70-80%。以一份八年级期末考模拟试卷为例,试卷难度中上(有4-6分内容未学)全班52人,90-99分25人(48%),80-89分9人(17%),70-79分5人(10%),60-69分5人(10%),60分一下8人(15%),最高分99,最低分21。

  (四)山东昌乐二中“271”高效课堂模式

  “271”高效课堂模式有五个含义:

  1、时间的划分。

  “2”是20%的时间属于教师,即一节课45分钟,老师的“讲”不超过10分钟。即便是在准许的时间内“讲”时,教师也不一定是连起来讲,而是该讲时则讲,需要讲时才讲;“7”是自主学习(自学、讨论、展示)占70%的时间约30分钟;“1”是10%的时间即约5分钟组织“反刍过关”。
   2、学生组成的划分。

  在任何一间教室里,大概学生的组成是20%的“优秀”学生,70%的中档学生,只有10%左右的学生属于后进生。271模式要求教师在课堂上,既要充分“利用”好10名优秀学生资源,又要给优秀学生提供“自助餐”,保证他们学得更好,这是第一层目标。第二通过小组互相讨论,促进中间70%的学生“向上分化”,把其中的20%转化成优秀生,以此扩大优秀生比重。第三个目标是把原本10%的后进生向着70%的群体推进。昌乐二中的271课堂模式,从理论上消灭了“差生”,充分体现了教育对每个学生的尊重。
   3、学习内容的划分。

  20%是不用讲学生能自学会的,70%是通过讨论才能学会的,10%是同学之间在课堂上展示、互相回答问题,经过老师的强调、点拨,反复训练才学会的。“2”就是自己学会的,“7”是讨论巩固学会的,“1”是同学帮助、老师点拨学会的。
   4、学生课下自习方式的划分。

  20%的时间完成学案和训练案中规定的“作业”,70%的时间用作下节课的“预习”,10%的时间进行预习“自查”。
   5、生活学习方式的划分。

  20%的时间是体育锻炼,70%的时间是阅读、实践和社团活动,10%的时间用于处理个人日常事务。从学生的差异出发,最终回到尽可能“消灭”差异上,“271”学习模式体现出来的不仅是对“人”的尊重,也很好地解决了“主体”和“主导”的辩证关系,诠释了教育家陶行知提倡的“学习即生活”,“学习是学生自己的事”,教会学生合理巧妙、科学实用地“计划”时间和“安排”生活。

  三、落实“减负”和规范中小学作息制度需要“高效课堂”。

  为了减轻学生课业负担,落实陕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规范中小学办学行为推进素质教育的意见》。就中小学补课等有关问题规定如下:寒暑假期间,除高三学生外,中小学其余各年级一律不得组织学生集体补课。正常教学时间内,双休日、节假日除高三、初三毕业班外,任何学校均不得组织学生集体补课。

  据一项研究表明,我国超过70%的中小学生睡眠不足,学龄前儿童、初中生、高中生平均每天的睡眠时间分别是9小时10分、8小时6分和7小时9分钟,100%的高中学生白天都有困倦现象。为了确保学生充足睡眠,减轻学生负担,现在我国有的地方提出“书包限重令”,为方便学生坐车,有的地方工人上班实行“朝九晚五”,有的城市还实行“冬令时”。2010年11月23日陕西省教育厅办公室下发了《关于进一步规范全省中小学作息制度保证中小学生充足睡眠时间的通知》(陕教体办【2010】32号)。要求各中小学必须严格按照《学校卫生工作条例》,小学上午8:15到校、初中上午8:00到校、高中和寄宿制学校在上午7:45以后安排集体教育教学活动,不得提前安排。要求教育行政部门督促各级各类中小学严格控制学生的课业负担量,提高课堂效率和质量。学校不准随意增加课程门类、难度和课时,初中一、二年级课外作业量控制在1.5小时以内;不得擅自提前复习迎考时间和延长学生上课时间,小学生每日在校学习时间不超过6小时,初中生不超过7小时,高中生不超过8小时。从2010年12月起,对违反有关规定作息制度的学校,将予以公开通报批评。省市相关文件的明文规定,缩短了学生的在校时间,减少了教师的上课节次。而《课程标准》规定的教学任务没有减少,面对这种形势,唯有构建“高效课堂”,才能促进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

  四、改变教学模式构建高效课堂需要行政手段的强力助推。

  要提高教学质量,又减轻学生过重负担,必须从改进课堂教学、改进教学方法入手。杜郎口课堂教学模式“预习——展示——反馈”值得借鉴,真正能“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让效果好起来。”杜郎口模式课堂上,学生参与和展示的机会多了,教师以告诉的方式讲解少了,更多的作用是点拨和引导。著名教育记者李炳亭先生近年来致力于“高效课堂模式”的推广,他著有《杜郎口旋风》、《高效课堂22条》、《我给传统课堂打0分》等专著。李炳亭先生认为,所谓高效课堂的思想体系,实则就是十六个字:“相信学生、解放学生、利用学生、发展学生”。他认为:

  高效课堂强调“三段一体”。完整的课堂是指将“课中45分钟”向前后延伸,课前、课中、课后三段构成一个整体概念。课前教师“三备”:编制导学案——备学习目标、备学情、备学法指导;课中教师“抓两头、促中间”——一头抓前端预习、一头抓后端反馈,促进中间的“开放搞活”;课后学生“自查、修复”——整理纠错本、整理学案,发挥课代表、小组长、对子三种作用。

  高效课堂“课中”注重教师“四主”。即:学案主导:导学案导学,重在“导”,围绕“学”,导是手段,学是目的;学习主动:把学习还给学生、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尊重思路、包容错误、鼓励创新;注重“三开”:开放、开窍、开心。开放才能解放、解放才能“开窍”、开窍才能“开心”;问题主线:围绕课堂暴露出来的问题,抓住问题“拓、挖、思、悟”,不厌其烦、“无限”放大、不达目的誓不罢休;活动主轴:“三动”——身动、心动、神动,一切围绕“学”动,组与组、对子与对子、生与生、生与师互动交流。

  高效课堂具体操作有七个“技法”:

  1、团队合作:异质同组、同质结对,分组合作、生生互动兵教兵;

  2、学习“三式”:独学、对学、群学;

  3、课堂“三宝”:活页夹、双色笔、纠错本;

  4、教学“三环”:预习、展示、反馈;

  5、导学案是路线图、学情调查是教学起点、达标测评是立足“实然”;

  6、教师主导:精讲、点拨,及时评价、师生互动师亦生;

  7、模式之“神”:注重模式、不惟流程:大展示与小展示;

  高效课堂推进有“九步”程序:

  ---→明确课堂主体(学生)

  ---→围绕导学案自学(独学)

  ---→自我发现问题(试用双色笔标出自己的学习困惑)

  ---→自主解决问题(对学、群学)

  ---→展示解决方案(组内展示与全班展示结合)

  ---→学生归纳提升(师生生成)

  ---→教师评价反馈(对子互评检测)

  ---→学生整理学案(对残缺知识修补)

  ---→课后分层训练(画知识树或者完成计时训练)。

  要想使教改项目真正取得实效,教育行政的强力干预和支持是必不可少的因素。很多课改名校的经验告诉我们,只有用行政的手段推动课程改革,才能保证新教学模式的全面推广。在一个学校里,课改的推动力来自于校长。没有行政力量的推动,教学改革是难以深入和持久的。一、课堂教学存在“费时较多,收效较低”的现象。

  目前教师一言堂现象还普遍存在,学生的学习负担有增无减,厌学情绪日益严重,教学已经到了非改不可的地步。长期以来,课堂教学效率低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教师讲得太多了,学生活动太少。有的老师以“讲得多”“讲得好”为满足,“满堂灌”的现象依然普遍。许多老师总担心有哪一个知识点没讲到,不管学生会不会,老师认为该讲就讲,不关心学生的感受,不关注学生的学得。很多时候,对一些所谓的重点,老师会不厌其烦地一遍遍的讲。实践证明:重复讲解学生已知的知识很容易引起学生的心理疲倦,造成课堂气氛沉闷,学习兴趣降低,从而使课堂教学低效,甚至无效。

  教师讲解问题不在多少而在精要,组织讨论不在花哨而在实用,合作互动不能天南海北而要联系教材和学生的认知水平。教师讲得多,必然剥夺了学生学的机会。把难以理解的知识简单化,把抽象的知识具体化。教师更大的作用应该是“导”,而不是“教”,学生的“学”是教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我们要在学生如何“学”上做文章。重在让学生“悟”。教师要相信自己的学生,多给他们一些时间“悟”。叶圣陶先生说过:“假如学生能够‘领悟’了,能够‘研究’出来了。就无须教师的‘讲述’了。教师所‘讲述’的,只是学生想‘领悟’而‘领悟’不到,曾经‘研究’而‘研究’不出来的部分。这才显出‘讲述’的真正作用。”

  二、全国“高效课堂”实践探索有许多典型案例可资借鉴。

  (一)洋思中学的“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

  1、对“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认识

  ①先学:在课堂上,学生在教师未开讲之前紧紧围绕本课时学习目标,按照老师的自学指导所进行的自我实践、自我探究、自主学习。这种先学不是要求学生堂堂课前预习,因为课前预习也有一些困难:如难以保证每位学生都能按要求做到、有时加重了学生的学习负担、无教师指导达不到相应的效果,流于形式等。而课堂中的先学,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围绕课时学习目标,让学生自己追求目标;把教师的教学目标转化为学生的学习目标。这种先学是有序的,非放羊式的;学生的自主学习也非自由学习,而是围绕学习目标进行独自学习、有针对性学习,学生带着思考题在规定的时间内自学制定内容,完成检测性练习。

  ②后教:在先学的基础上,师生就学生在先学中所存在的问题所进行的相互实践、相互探究、相互学习的互动过程。学在教之前,教在学之后。

  课堂上教什么?以学定教:学生会的不教,学生不会的尽量让学生解决。在后教中,教师不凭自己的经验确定教什么,也不刻板的按照教案确定教的内容;因为教案是经验的总结,它可能落后于课堂,而课堂是新的、动态的。教师教的内容应该完全依据学生在自学过后的情况来确定;注意学生是表面会还是实质会?是只会做题,还是按规律做题?

  课堂上怎么教?对暴露出来的问题,尽可能的交还给学生,由学生自己解决;只有这样,学生的认识才深刻。而老师应在学生都不能解决问题的状况下才出现。老师的出现也不是大包大揽的讲,也是“兵教兵”,“老兵教新兵”,引导学生寻找规律,让学生知其所以然,引导学生预防运用时可能出现的问题等。教的方式,让已掌握的学生先讲。讲对了,教师肯定;讲的不完整,达不到深度的,教师补充;讲错了的,教师更正。“兵教兵”不仅体现在课堂,也延伸到课后。洋思在安排学生座位时,都是让后进生和优秀生搭配在一起,结成“一帮一”帮扶对子,这样不仅能够有效解决学困生的问题,而且还促进了优秀生的提高。优秀生要想帮助别人,自己就要理解充分,学习上也有了紧迫感。把自己理解的知识清晰的表达出来,本身就是一种提高。当然,为保证“一帮一”落到实处,他们还有一系列的管理措施。

  ③当堂训练:是在先学、后教之后,让学生通过一定时间和一定数量的训练,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从而加深对课堂所学重难点的理解。是为了达成目标所进行的又一次自我探究、自我学习的过程。当堂训练,象考试一样训练。要求学生按时完成,做到“堂堂清”。当堂训练的练习分为三个层次:必做题、选做题、思考题。“堂堂清”的内容清的就是必做题。

  2、“先学后教、当堂训练”课堂结构

 “先学后教、当堂训练”课堂以训练为主线,分为三个环节、九个步骤:

  ①先学结构:

  A.激学:包括激态和激趣。即激发出学生的学习状态和学习兴趣;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课前状态和教学内容设法调动学生。特别重视学生的学习情绪和学习状态的激发。

  B.导学:教师尽快出示本节课学习目标和相关练习以引导学生自学。

  C.自学:学生依据学习目标阅读教材,完成课后相关练习和教师安排的练习。教师在这个过程中注意巡视,特别关注学困生情况。

  在先学环节中,教师出示的学习目标和相关练习方式有:事先印好材料人手一份、通过多媒体展示等方式;

  ②后教的三个层次;

  A.互教:会者教不会者;教师尽可能的调动已经掌握的学生教不会的学生。

  B.班教:即全班教。对于共性问题,教师设法激发学生积极讨论,各抒己见,达到在相互讨论中掌握知识。

  C.导教:即教师引导解决问题。对于学生通过以上环节仍然解决不了的疑难问题,教师通过启发、引导帮助学生解决。这个环节教师教的时间依学生疑难多少来定,多则多讲,少则少讲。但讲授时间宜限制在15分钟以内。

  ③当堂训练:

  A.自练:要求学生通过先学后教环节的学习后,能够进行在教师引导下进行的自我总结、自我提问、自我质疑,自我探究,从而加深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和掌握。

  B.互练:在教师的统一要求下,学生之间围绕学习内容进行的互检互测等教学活动。

  C.导教:教师出题引导学生练习。洋思中学特别重视学生练习的校本化,即教师根据每节课的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由教研组或备课组每位教师编写学生练习。这样的练习符合实际,层次分明,针对性强,避免了外购资料的一些弊端,达到了很好的训练效果。

  以上是“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课堂基本模式,在这三个环节、九个步骤中,并非一成不变,应根据教学内容和课型的不同,从实际出发,灵活运用。

  3、洋思中学的“三清”运动

  洋思中学的“三清”运动即:“堂堂清”、“日日清”、“周周清”。再高效的课堂,由于学生的个体差异,也不可能人人都能达到学习目标。为保证每一个学生都不掉队,不放弃每一个学生,洋思中学开展了广泛而深入的“三清”运动。

  “堂堂清”:要求学生课堂上必须尽力完成相关的学习任务。

   “日日清”:对课堂上完成的练习,教师在课后及时批阅后,对出现的问题及时找相关的的学生个别辅导。

  “周周清”:每个星期的周末,对部分学生一周学习情况进行检查。

  “三清”清的内容:学生必须掌握的最基本内容;比如:课堂练习的必做题、英语单词、基本背诵内容、基本公式、规律等;“三清”清的对象:学困生。开始学生数量可能比较多,但在这个活动的不断开展和深入的过程中,人数越来越少。关键是教师要把这个工作做扎实并坚持不懈;“三清”时间保证:自习课、活动课、课间及周末的晚上;“三清”管理方式:洋思中学每一位教师都承包有后进生转化任务,而且有相应的管理和奖励措施。具体实施中,采用“金字塔”的方式:教师负责学习委员、课代表等班干部,班干部负责小组长,小组长再负责“一帮一”帮扶对子的优秀学生,再由他们负责学困生。在每个周末的下午进行班班互清。

  (二)杜郎口中学的“三三六”模式

  山东省茌平县杜郎口中学是茌平县最东部的边远乡镇中学,近几年来学校迅速由教育教学双差校一跃成为茌平县初中教育的“东方明珠”,现已接待市内外参观人员15000人,被山东省教科所称为农村教学改革的先进典型。杜郎口中学经过8年探索,成型了“三三六”自主学习模式。即课堂自主学习三特点:立体式、大容量、快节奏;自主学习三模块:预习、展示、反馈;课堂展示六环节:预习交流、明确目标、分组合作、展现提升、穿插巩固、达标测评。杜郎口中学的“三三六”模式简介如下:

1、课堂自主学习三特点:立体式、大容量、快节奏

  ①立体式:教学目标、任务是新课程要求的三维立体式,将学习任务分配给每个同学、每个小组来完成,充分调动每个学生的主体性,发挥每个小组的集体智慧,展示模块就会有不同层次、不同角度的思考与交流。
    ②大容量:以教材为基础,拓展、演绎、提升,通过各种课堂活动形式展现,辩论、小品、课本剧、诗歌、快板、歌曲、绘画等。
    ③快节奏:在单位时间内,紧扣学习目标和任务、通过周密安排和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达到预期的多种效果。
    2、自主学习三模块:预习、展示、反馈
   ①预习模块的主要任务是:明确学习目标、生成本课题的重点、难点并初步达成学习目标。其基本过程是,学生根据自学后对文本的把握,教师根据对课程标准的把握,通过师生共同讨论,预设学习目标。然后,学生再通过自学、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等形式初步达成预设的目标,并对自己找出的重点、难点问题进行深入探究,并在此基础上不断生成新的学习目标,为展示课做准备。
    ②展示模块的主要任务是:展示、交流预习模块的学习成果,并根据知识的迁移运用和对感悟进行提炼、提升。本阶段的基本形式一般为:以个人或小组为单位回顾预习情况,进行组内、全班的展示和交流。通过形式多样的师生、生生的互动学习、感受交流,根据学习进程不断生成新的学习目标。
    ③反馈模块的主要任务是:对前面的课进行反思和总结,对预设的学习目标进行回归性的监测。本环节尤其突出“弱势群体”,让他们说、谈、演、写,进一步检查落实能否达到三维目标。这一环节主要是利用好“兵教兵”、“兵练兵”、“兵强兵”战略,促进全体学生的发展。
  3、课堂展示六环节:①预习交流;②明确目标;③分组合作;④展示提升;⑤穿插巩固;⑥达标测评。

  预习交流、明确目标的环节,可以通过学生交流预习情况、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分组合作,即教师口述将本节课学习任务平均分到小组内,一般情况下每组只完成其中一项即可;展现提升环节各小组根据组内讨论情况,对自己组的学习任务进行讲解、分析等;穿插巩固环节各小组结合组别展现情况把自己组没能展现的学习任务进行巩固练习;达标测评环节教师以试卷或纸条的形式检查学生对学习任务的掌握情况。

(三)东庐中学的“讲学稿”

  东庐中学地处江苏省南京市溧水县永阳镇(学校距离县城7公里),原是一所基础薄弱的农村初中。从1999年开始,大胆尝试以“讲学稿”为载体的“教学合一”改革,积极探索农村初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终于摆脱困境,步入健康发展的轨道。讲学稿的操作模式是:
  1、“讲学稿”指的是集教案、学案、作业、测试和复习资料于一体的师生共用的教学文本,是教师集体备课(包括备课标、备教材、备学生、备练习、备考试)的结晶。讲学稿的具体做法是:实行教师超前备课(即在假期内)、集体备课,教师轮流执笔,骨干教师把关审核,形成共案,把教案、学案和分层次评价作业结合在一起,用一张8开纸印好(正反面),每节课的课前一天发下去。学生预习完成学案中规定的学习任务,带着问题进课堂,教师在上课前检查学生课前作业完成情况,并根据学生学习情况进行教学。理科类如数学、物理,主要以大容量训练为主。“讲学稿”发给学生后,一般教师要收回两次,第一次是课前检查预习情况,第二次检查当堂训练情况,并结合课后或周六培优补差时间进行辅导,实现日日清、周周清。
  2、捆绑式考核。其主要构想是进行教学考核时,同年级同学科教师、师徒教师(同备课组教师)捆绑在一起,不管谁的成绩多突出,奖励是一样的。捆绑式考核的基本作用是使全体教师共同努力来提高“讲学稿”质量并共同使用“讲学稿”。
    3、考教合一。因为“讲学稿”是集预习、课堂笔记和练习为一体的文本,如何保证学生按照规定使用、保管好“讲学稿”十分重要。因此东庐中学除了日常管理教育和习惯的养成以外(新生入学前两周开始训练使用讲学稿),另一重要手段是“考教合一”,即单元测验、阶段考查等考试题目多出自“讲学稿”,年级越低,比重越大,七年级80-90%,八年级70-80%。以一份八年级期末考模拟试卷为例,试卷难度中上(有4-6分内容未学)全班52人,90-99分25人(48%),80-89分9人(17%),70-79分5人(10%),60-69分5人(10%),60分一下8人(15%),最高分99,最低分21。

  (四)山东昌乐二中“271”高效课堂模式

  “271”高效课堂模式有五个含义:

  1、时间的划分。

  “2”是20%的时间属于教师,即一节课45分钟,老师的“讲”不超过10分钟。即便是在准许的时间内“讲”时,教师也不一定是连起来讲,而是该讲时则讲,需要讲时才讲;“7”是自主学习(自学、讨论、展示)占70%的时间约30分钟;“1”是10%的时间即约5分钟组织“反刍过关”。
  2、学生组成的划分。

  在任何一间教室里,大概学生的组成是20%的“优秀”学生,70%的中档学生,只有10%左右的学生属于后进生。271模式要求教师在课堂上,既要充分“利用”好10名优秀学生资源,又要给优秀学生提供“自助餐”,保证他们学得更好,这是第一层目标。第二通过小组互相讨论,促进中间70%的学生“向上分化”,把其中的20%转化成优秀生,以此扩大优秀生比重。第三个目标是把原本10%的后进生向着70%的群体推进。昌乐二中的271课堂模式,从理论上消灭了“差生”,充分体现了教育对每个学生的尊重。
  3、学习内容的划分。

  20%是不用讲学生能自学会的,70%是通过讨论才能学会的,10%是同学之间在课堂上展示、互相回答问题,经过老师的强调、点拨,反复训练才学会的。“2”就是自己学会的,“7”是讨论巩固学会的,“1”是同学帮助、老师点拨学会的。
   4、学生课下自习方式的划分。

  20%的时间完成学案和训练案中规定的“作业”,70%的时间用作下节课的“预习”,10%的时间进行预习“自查”。
  5、生活学习方式的划分。

  20%的时间是体育锻炼,70%的时间是阅读、实践和社团活动,10%的时间用于处理个人日常事务。从学生的差异出发,最终回到尽可能“消灭”差异上,“271”学习模式体现出来的不仅是对“人”的尊重,也很好地解决了“主体”和“主导”的辩证关系,诠释了教育家陶行知提倡的“学习即生活”,“学习是学生自己的事”,教会学生合理巧妙、科学实用地“计划”时间和“安排”生活。

  三、落实“减负”和规范中小学作息制度需要“高效课堂”。

  为了减轻学生课业负担,落实陕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规范中小学办学行为推进素质教育的意见》。就中小学补课等有关问题规定如下:寒暑假期间,除高三学生外,中小学其余各年级一律不得组织学生集体补课。正常教学时间内,双休日、节假日除高三、初三毕业班外,任何学校均不得组织学生集体补课。

  据一项研究表明,我国超过70%的中小学生睡眠不足,学龄前儿童、初中生、高中生平均每天的睡眠时间分别是9小时10分、8小时6分和7小时9分钟,100%的高中学生白天都有困倦现象。为了确保学生充足睡眠,减轻学生负担,现在我国有的地方提出“书包限重令”,为方便学生坐车,有的地方工人上班实行“朝九晚五”,有的城市还实行“冬令时”。2010年11月23日陕西省教育厅办公室下发了《关于进一步规范全省中小学作息制度保证中小学生充足睡眠时间的通知》(陕教体办【2010】32号)。要求各中小学必须严格按照《学校卫生工作条例》,小学上午8:15到校、初中上午8:00到校、高中和寄宿制学校在上午7:45以后安排集体教育教学活动,不得提前安排。要求教育行政部门督促各级各类中小学严格控制学生的课业负担量,提高课堂效率和质量。学校不准随意增加课程门类、难度和课时,初中一、二年级课外作业量控制在1.5小时以内;不得擅自提前复习迎考时间和延长学生上课时间,小学生每日在校学习时间不超过6小时,初中生不超过7小时,高中生不超过8小时。从2010年12月起,对违反有关规定作息制度的学校,将予以公开通报批评。省市相关文件的明文规定,缩短了学生的在校时间,减少了教师的上课节次。而《课程标准》规定的教学任务没有减少,面对这种形势,唯有构建“高效课堂”,才能促进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

  四、改变教学模式构建高效课堂需要行政手段的强力助推。

  要提高教学质量,又减轻学生过重负担,必须从改进课堂教学、改进教学方法入手。杜郎口课堂教学模式“预习——展示——反馈”值得借鉴,真正能“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让效果好起来。”杜郎口模式课堂上,学生参与和展示的机会多了,教师以告诉的方式讲解少了,更多的作用是点拨和引导。著名教育记者李炳亭先生近年来致力于“高效课堂模式”的推广,他著有《杜郎口旋风》、《高效课堂22条》、《我给传统课堂打0分》等专著。李炳亭先生认为,所谓高效课堂的思想体系,实则就是十六个字:“相信学生、解放学生、利用学生、发展学生”。他认为:

  高效课堂强调“三段一体”。完整的课堂是指将“课中45分钟”向前后延伸,课前、课中、课后三段构成一个整体概念。课前教师“三备”:编制导学案——备学习目标、备学情、备学法指导;课中教师“抓两头、促中间”——一头抓前端预习、一头抓后端反馈,促进中间的“开放搞活”;课后学生“自查、修复”——整理纠错本、整理学案,发挥课代表、小组长、对子三种作用。

  高效课堂“课中”注重教师“四主”。即:学案主导:导学案导学,重在“导”,围绕“学”,导是手段,学是目的;学习主动:把学习还给学生、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尊重思路、包容错误、鼓励创新;注重“三开”:开放、开窍、开心。开放才能解放、解放才能“开窍”、开窍才能“开心”;问题主线:围绕课堂暴露出来的问题,抓住问题“拓、挖、思、悟”,不厌其烦、“无限”放大、不达目的誓不罢休;活动主轴:“三动”——身动、心动、神动,一切围绕“学”动,组与组、对子与对子、生与生、生与师互动交流。

  高效课堂具体操作有七个“技法”:

  1、团队合作:异质同组、同质结对,分组合作、生生互动兵教兵;

  2、学习“三式”:独学、对学、群学;

  3、课堂“三宝”:活页夹、双色笔、纠错本;

  4、教学“三环”:预习、展示、反馈;

  5、导学案是路线图、学情调查是教学起点、达标测评是立足“实然”;

  6、教师主导:精讲、点拨,及时评价、师生互动师亦生;

  7、模式之“神”:注重模式、不惟流程:大展示与小展示;

  高效课堂推进有“九步”程序:

  ---→明确课堂主体(学生)

  ---→围绕导学案自学(独学)

  ---→自我发现问题(试用双色笔标出自己的学习困惑)

  ---→自主解决问题(对学、群学)

  ---→展示解决方案(组内展示与全班展示结合)

  ---→学生归纳提升(师生生成)

  ---→教师评价反馈(对子互评检测)

  ---→学生整理学案(对残缺知识修补)

  ---→课后分层训练(画知识树或者完成计时训练)。

  要想使教改项目真正取得实效,教育行政的强力干预和支持是必不可少的因素。很多课改名校的经验告诉我们,只有用行政的手段推动课程改革,才能保证新教学模式的全面推广。在一个学校里,课改的推动力来自于校长。没有行政力量的推动,教学改革是难以深入和持久的。


CopyRight © 2008-2023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附属中学  负责人:张满户  网管员:姬燕  地址:陕西·杨凌  邮编:712100  陕ICP备05052063  技术支持:贝塔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