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教学研究» 教研文章

普通高中文科数学“分层教学”研究 刘涛学

发布日期:2015-10-12   阅读次数:

                      普通高中文科数学“分层教学”研究

                                   刘涛学

【摘要】针对目前普通高中出现的“两极”分化现象给教学工作带来的负面效应,教学中采用过去“一刀切”的教学方法已根本不能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如何对“差异化”的学生实施教学,这给新课标理念下的教学提出了一个现实问题,所以寻找一种合理的教学方法已迫在眉睫。“分层教学”是一种符合因材施教原则的教学方法,它能面向全体学生,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创造条件,有利于学生数学素质的普遍提高。

【关键词】普通高中  文科  数学  分层教学

下面我根据自己的一点体会谈谈新课标下如何进行分层教学:

一、问题提出

目前普通高中学生两极分化现象越来越严重,这一点一线的教师都感触极深。作为一名一线的数学教师,提高学生的学习数学的兴趣以及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我义不容辞的责任。以下是我校某班文理分班时文科学生的数学成绩统计:(满分120分)

 

成绩

10-30

30-50

50-60

60-72

72-90

90-100

100-110

110-120

人数

 


比例

6

 

10%

16

 

29%

7

 

11%

7

 

11%

4

 

7%

5

 

8%

10

 

16%

3

 

5%

 

从以上表格中我们可以很清楚的看到这个文科班学生的差异很大,及格率仅36%,对于我来说,在有58人的班级里,对这些不同水平、不同个性的学生用同一的内容、进度、方法授课,因材施教将无法实现,教学质量难以提高,使得数学教学陷入被动的状况。要扭转这种教学被动的局面,使所有学生都能得到发展,必须打破传统的课堂教学的组织形式,做到既不压制基础好的学生也不放弃基础差的学生,“分层教学”势在必行。

二、实施计划和措施

1.合理分层

考虑到我们学校的实际,在教学中,我根据学生的数学基础、学习能力、学习态度、学习成绩的差异和提高学习效率的要求,结合教材和学生的学习可能性水平将学生分成a、b两个层次,其比例为6:4,并且形成一帮二的学习对子。a层是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即能在教师和b层同学的帮助下掌握课文内容,完成练习及部分简单习题;b层是成绩较好的学生,即能掌握课文内容,独立完成练习,在教师的启发下完成习题,并积极向更高层次迈进同学。分层次教学的主体是班级教学为主,按层次教学为辅,层次分得好坏直接影响到“分层次教学”的成功与否。为此,对学生进行分层要坚持尊重学生,师生磋商,动态分层的原则。首先,要向学生宣布上述分层方案的设计,讲清分层的目的和意义,以统一师生认识;其次,教师应指导每位学生实事求是地估计自己,通过学生自我评估,完全由学生自己自愿选择适应自己的层次;最后,教师根据学生自愿选择的情况进行合理性分析,若有必要,在征得学生同意的基础上作个别调整之后,公布分层结果。这样使部分学生既分到了合适的层次上,又保留了“脸面”,自尊心也不至于受到伤害,也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但学生的层次也不是永远不变的,经过一段学习后,由学生自己提出要求,教师根据学生的变化情况,作必要的调整(一般是半个学期一次),最终达到a层逐步解体,b层不断壮大的目的。当然随着学生不断进步,a、b两个层次肯定不能适应学生的需求,所以到适当的时候我一定会再增加更多的层次,例如三层或四层。

2、在各教学环节中施行“分层次教学”。

(1)教学目标层次化。

分清学生层次后,要以“面向全体”为原则,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习惯为第一目标,以教学大纲、考试说明为依据,根据教材的知识结构和学生的认识能力,将知识、能力和思想方法融为一体,合理地制定各层次学生的教学目标,并将层次目标贯穿于教学的各个环节。对于教学目标,可分四个层次:①识记。②领会。③简单应用,④简单综合应用。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教学目标要求是不一样的:a组学生达到①-③;b组学生达到①-④;例如,在教“等差数列通项公式”时,应要求a组学生牢记公式,能直接运用公式解决简单的等差数列问题,通过简单例子使其感知公式的用法。要求b组学生理解公式的推导思想,能熟练运用公式解决较综合的等差数列问题,并能使用等差数列通项公式的推导思想解决简单的综合问题,使其找到公式使用的乐趣。

(2)课前预习层次化。

针对本班学生的特点和己定的教学目标,明确提出各层次的预习目标,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看书预习方法。比如,让高一学生预习指数函数时,可要求a层学生主动复习①根式的概念;②分数指数幂的表示;③有理指数幂的运算性质;④指数函数的图像与性质,基本看懂预习内容,试着完成相应的练习题,不懂时主动求教于自己的学习对子,带着疑问听课;b层学生在掌握以上预习的同时并能主动完成课前热身题,以及与指数函数相关的简单的复合函数问题,初步理解和掌握预习内容,并积极主动的帮助a组中自己的学习伙伴。

(3)课堂教学层次化。

检查预习情况是保证分层教学的重要环节,因此我会用抽奖的方式抽取被检查学生的名单(a、b两组交叉抽取,这也可以增加课堂的活跃度),一定要将预习落到实处。一般在教学时我会将课堂分成四个模块,①讲授新知识②处理课后练习题③学生小结④随堂检测。在教学时一定要合理分配各模块的教学时间,由于学生已经预习,所以在讲授新知识时一定要围绕学生的疑惑,重点讲解,讲清讲透,这也是第二个环节顺利进行的保证。处理练习题时一定要兼顾a、b两组,a组同学以课本为主,而b组同学在完成课本练习的同时我会再补充一至两道题。完成的形式我一般都会采用黑板演练,并且要向全班同学阐述解题的根据,这样可以暴露学生的不足和规范格式的养成,还可以锻炼学生口才和临场发挥的能力。在第三个环节学生小结时,我一般都会鼓励a组的同学发言,b组的同学完善和加深(其实到后来学会都会踊跃的发言,因为他们的恐惧心理早已消除)。课堂检测题我一般都会事先印制好的,当然也一定会有层次区别的,但一定以基础为主,充分调动全体学生学习的积极性,b组同学有一个提高题,但一定不会脱离本节课。经过我长期的尝试,这样的数学课学生都非常喜欢上,而且效果不错。

(4)布置作业层次化。

在教完一个概念、一节内容后,学生要通过做练习来巩固和提高,因此课后布置多层次习题是分层次教学不可缺少的环节。课后作业一刀切,往往使a组学生吃不消,b组学生吃不饱。为此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能力,布置不同的课后作业,a组同学完成基础性作业(课后练习和习题),b层以基础性为主,同时配有少量略有提高的题目(课后习题和补充习题)。布置作业要精心安排,一般学生在20至30分钟内完成,如在“一元二次不等式”的教学中,布置如下两个层次的作业供各层次学生选择:

a组:解下列不等式:

    1)  4x2-4x>0,                   2)14-4x2≥x

    3)x(x+2)<x(3-x)+1,         4)  -x2-2x+8≥0

 b组: l)x(x+2)<x(3-x)+1,   2)  -x2-2x+8≥0

      3)(补充作业)已知不等式kx2-2x+6k<0 (k≠0)

      ①如果不等式的解集是{x|x<-3或x>-2},求k的值:

      ②如果不等式的解集是实数集r,求k的值;

当然在实际中a组的部分同学可能也会想做这个补充作业,这个我也不会反对,但不要求他坐在作业本上,用一张纸做就行(因为考虑到有些学生由于面子问题,可能会抄袭作业,但如果他是真的想提高,他就一定不会怕麻烦)。

分层次布置作业充分考虑到学生的能力,并由学生选择适应自己的作业题组,克服了“大一统”的做法,使每个学生的思维都处于“跳一跳,够得着”的境地,从而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对a层的学生也没有过大的压力,可以减少抄袭作业的现象,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5)单元考核层次化。

每一单元学完后,均安排一次过关考核,它以课本习题和做过的练习题为主,着重基本概念和基本技能,根据a、b两组学生的实际水平,同一份试卷拟定出不同层次的单元测试题,提出不同的要求,供两组学生按规定要求自由选择完成,也可直接注明部分题只要求a组学生完成,部分题只要求b组学生完成(可用附加题形式)。阅卷时也可尝试让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交换阅卷,这样可以让他们感受到哪些地方以后要多加注意,当然阅完后我一定会复审的。同时我也会针对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目标,如上次考50分的,这次考60分就算达标了。在每次考核后,两组的人员应作适当的变动,如a组中成绩最好的三名学生提升到b组,而b组中成绩最差的一名学生将被降为a组。这样一来,基础差的学生感到有奔头,基础好的学生不敢有丝毫放松。

三、“分层次教学”的效果

通过近一年的尝试,学生在各个方面都有了较大的改观,具体表现在:

1、学生没有因为自己的分组而变得消极,反而学习积极性得到了增强,教室里基本上没有不学习的学生,你追我赶的风气已经形成。

2、学生的学习习惯得到了全面的改观,具体表现在课前预习认真仔细、课堂练习扎实有效、课堂发言积极踊跃、课后反思及时实际。

3课堂气氛明显改观,学生在课堂回答问题时已基本消除怕羞、恐惧心理,课堂上形成了有疑必问、有问必答的良好风气。

4学生之间相互帮助的风气已根深蒂固,全班形成了一股学习数学的热朝。

5全班学生学习成绩有了总体提高,期末考试各层次成绩如下:(总分120分)

 

成绩

10-30

30-50

50-60

60-72

72-90

90-100

100-110

110-120

人数

 

比例

2

 

10%

4

 

29%

9

 

11%

9

 

11%

11

 

7%

8

 

8%

10

 

16%

5

 

5%

 

全年从a组向b组调配了16人次,从b组向a组调配4人次,到学期末a组学生共24人,比学期初36人少了12人,b组学生共34人,比学期初22人增加了12人。

四、“分层次教学”的启示

通过自己的体会我觉得还有好多地方需要优化。主要表现在:①学生分层太死板,分层仅依靠成绩,而忽视了学生其它方面通过一年的努力让我感受到了分层教学给我带来的实惠,但仔细回想一下也还的提升。②由于分层教学老师的压力较大、任务量重,所以有些事情心有余而力不足。③把大量的精力放在了学困生身上,而轻视了提升优等生各方面的能力。④分组太少,使很多b组学生的优越感太强,所以分层要更科学更合理,尽量分成3-4层⑤缺少对学生思想的引导。针对以上问题,我在以后的教学中一定会加以重视,使分层教学落到实处。我深知这样对自己的要求会更高,任务量会更重,但作为一线的一名教师,我一定会肩负起提升学生学习成绩的重任,倘若我们的学生学习成绩的差异越来越小并且都很敬重你,我想每一个教师都不会为自己的所做而后悔的,所以我会对自己要求更高,坚持不懈为提升数学教学质量尽自己的微薄之力。分层教学是一种新的操作难度大的工作,难免有很多地方做得不到位,所以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会不断的实践和改进。

  


CopyRight © 2008-2023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附属中学  负责人:张满户  网管员:姬燕  地址:陕西·杨凌  邮编:712100  陕ICP备05052063  技术支持:贝塔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