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授法在高中物理课堂中的现状调查与分析探讨【高中物理一等奖】
——以西部某高级中学为例
工作单位: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附属中学
作者:肖媛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和意义
(一)讲授法在课改浪潮中尴尬处境
从2001年2017年,在我国轰轰烈烈前赴后继实施的新课程改革已经整整进行了十七个年头,在这十七个年头中,按照汤力宏老师的观点,可以将改革分为三个主要的阶段,第一阶段是针对教材的改革,主要体现在国家将教材的编写权下放到省级行政机关,让教材从旧版的人教版的大一统变为沪科版、人教版新版、北师大版、湘教版等版本百花齐放。第二阶段是针对教学模式的变革,从以教师满堂灌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到探究式学习、小组合作式学习、情景体验式教学等多种教学方式共存。第三阶段则更加注重课程体系的变革,小学阶段侧重综合课程,初级中学阶段则是以分科和综合课程共存,高级中学阶段主要以分科课程为主;除了传统的语数外理化生政史地以外,还顺应时代的发展变化,增加了信息技术、通用技术、心理健康教育,并给以往体音美这样主要承担学生美育职责的“薄弱学科”以更多的倾斜;特别是高中阶段也将打破传统文理分科的惯例,鼓励学生在语数外之外,自主选择三门作为高考科目。
而面对这一系列的变革,讲授法被教育理论届的一些学者视为是注入式教学的载体,是“把知识和真理储存在学生的头脑里”,是“忽视思维的批判性和否定性,忽视学生个体的理解、想象和创造”的落后的代表。但在笔者查阅资料的过程中发现,持该种观点的学者多是基于理论分析而给出的结论,缺乏真正用大量有说服力的实验数据说明这一点。
(二)讲授法从始至今,在中学物理教育实践中始终占据着统治地位
此外,注意到随着教学理论的不断发展前进,越来越多的教学方式被应用到高中物理的课堂中去。比如很多教师在讲解《力的分解》新课时,都会先在课堂伊始向学生提问“什么是力的合成”“力的合成遵循什么样的法则”“力的合成有几个可能解的问题”,这是通过谈话法来复习旧知,引入新课。再比如一些老师在讲解微小形变这个知识点时,会利用插着毛细管的装满红墨水的玻璃瓶来直观展示玻璃瓶的微小形变,用放在桌面上的激光笔光点在墙面的上下移动来让学生对桌面的微小形变有切身体会,这是运用演示法来组织教学。再比如在《探究弹簧的形变与伸长量的关系》一课的教学中,许多教师会把学生编排成若干个小组,将学生带到实验室,组织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做出猜想,设计实验,记录并分析数据,最终得出结论,在这一过程中也是综合应用了小组合作式学习法和实验教学法。
但不管教学方法的如何千变万化,讲授法作为最基本最普遍的教学形式,从班级授课制确立至今,无论是在中国还是在西方始终占据着统治地位,这一点几乎是无可辩驳的。
(三)西部某中学的历史与现实,为定量检验讲授法在高中物理课堂中的作用提供了现实可能性
由于我国幅员辽阔,各个省市地方经济发展水平、教育文化水平的千差万别,新课程改革的实施并不是同步同速的,因此这也给了我们检验改革的第二阶段——从讲授法到多种教学方式并存的课堂教学模式的变革到底起到了何种作用以及多大作用的现实可能性。
西部某中学由于地处某一农业开发区,辖区总人口二十余万,人口的大规模流动现象不明显。学校历史上属于厂子弟学校,规模非常小,但相对的教职员工非常稳定。进入二十一世纪以后,学校进行了两次合并重组,在兼并两所学校后,全校教职员工仍然不足两百余人,如果仅考虑学校高中部,一线教师不足一百人。同时考虑到学校的教师队伍以当地人占绝大多数,且学校从2002年后连续十年未进任何新教师,高中部教师普遍在四十岁以上,中位数为五十岁的现实局面,我认为它在物理课堂实行讲授法的过程中客观上是比较稳定的,受到其它类型教学方式的影响较少,非常适宜作为讲授法对高中物理课堂影响的范本。
二、课题研究的现状
在笔者查阅资料的过程中发现,教育理论界对讲授法这一教学方法的争论与探讨从建国至今从未停息,但遗憾的是大多数研究者采用的方法都是观察法或案例分析法,从而定性的证明自身观点,相反以数据调研的方式来定量的证明自身观点的文章较少。
其次,在讲授法的分学科探讨的过程中,对于讲授法在政治、历史等学科中的应用现状均有研究者进行了翔实的专业的系统的调研与探讨,但对于物理这一学科,涉及到的研究则只是一些碎片化的个人经验总结,资料稀少且完全谈不上体系,因此本人希望通过自己的一些工作,能够以高中物理课堂为立足点,填补讲授法在物理学科定量研究的空白。
三、研究的目标及内容
讲授法在教育理论界争议不断,但却在中学物理教学实践中获得了最广泛最普遍的应用,为了对这一特殊的现象做出合理的解释,本研究意图从教师和学生两个角度来定量的探讨讲授法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利与弊,通过大面积的调查与访问减少个人主观因素的影响,尽可能客观真实的反映讲授法在高中物理课堂应用的现状。同时在可以预见的两三年内,该校也将对教学方法、课程设置等进行一些列的改革,所以我也希望通过此时的工作,积累高一到高三学生对讲授法的评价数据,为日后实行课改时,有可以进行教学效果对比的的一手资料,从而在尽可能控制变量的情况下,对讲授法和其他教学方法的差异做出定量的客观的说明。
基于上述研究目的,我课题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通过论述西部某校的区域地理和人文历史,说明其在讲授法这一课堂教学模式在校教学中的特殊性与普遍性。
其次,通过对学生问卷的形式,先通过30个问题从目标导向、学习兴趣、学习能力、理解效果等多个角度给出讲授法对学生学习作用的客观结果,定量的阐释讲授法对学生的影响。
再次,通过对一线教职人员的音频调研,用实践的经验与切身的体会阐释讲授法的利与弊,并与学生调研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其中的异同。如果学生与教师的课堂反馈结果相同,则客观上说明讲授法的利与弊是有目共睹的;而如果双方出现分歧,则分析分歧出现的原因。
同时,在实际工作的过程中我也注意到仅仅就近几年而言,讲授法作用发挥的领域和形式都在不断的发生变化,比如辅导机构中的物理课堂的讲授形式,网络课堂中讲授形式和逐渐与各种合作课堂、探究课堂、相互渗透的讲授法形式三种间呈现出明显的差异性。而这种差异性的体现是否就隐藏着讲授法看似一板一眼实则灵活多变的内在灵魂,也是笔者想探讨的问题。
最后,针对调查得到的结果,对讲授法在高中物理课堂使用的过程中提出切实的意见与建议,帮助改进课堂,提高课堂效率,使其更好的为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培育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精神服务。
四、研究的方法
本次研究对学生使用问卷调查法,对教师使用音频、视频分析法;对分析学生和教师对讲授法的评价异同、学校课堂和网络课堂的异同时,采用对比研究法。
五、高中物理课堂中的讲授法应用现状调查
(一)被调查学校背景介绍
学校所在地区为陕西省某一特区,始建于1941年。作为一所附属中学,最初是为解决当地教职工子女入学所设立,建校至今,随着历史的不断发展变迁,学校几经撤并分合,但始终在当地的高中教育中占据龙头地位。现阶段,学校有专任教师157人,其中省级教学能手9人,省市级教学能手50余人,高级职称48人,高考一本上线率70%以上。
目前学校高中物理组共有教师9人,8位男性教师,1位女性教师。9人中30岁以下一人(本人),30至40岁2人,40岁至50岁2人,50岁至60岁4人。职称方面副高级教授2人,高级教师2人,一级教师4人,二级教师1人。总体上年长教师多,教学经验丰富,治学态度严谨,无论教师年龄,几乎普遍都会每周至少一次的自愿加班到晚上九点或者十点。同时,教学中教师的话语权非常大,受学校管理层影响小,比如在当临时会议和学生上课时间冲突时,老师们普遍都是选择终止会议,先上课后开会,这让我相信,虽然学校在近十年的发展中管理层更替频繁,教学理念思路不断变革,但实际对一线教师的影响非常有限,调研样本的稳定性得以保证。
(二)听课录音结果整理反馈
调查工作由于课时进度问题,我选择的样本是我自身和一位教龄五十多岁的副高级教授职称教师。选择自身的原因是希望对我自身的教学形成客观的认识,以助我改进工作。另一位教师是为了能够量化优秀教师的经验方法,给后来人以借鉴参考。
为了尽可能减小调查工作对课堂的影响,还原最真实的课堂面貌,调查选择的方式是随堂听课录音,分析方式选择弗兰德课堂分析法。作为一种以分时段编码记录为主要特征的课堂分析方式,它能定量的分析记录教师的口头语言,所以我认为用来分析讲授法在高中物理课堂中的实际作用是非常恰当的。现将需要分析记录的内容以表格形式摘录如下:
但同时我在查找资料过程中也发现游建波提出一种改进方法,摘录如下:
两者对比不难发现,弗兰德的表格对教师和学生的语言重视程度近乎相同,而游建波的改进版则对教师语言分析的更加细致入微,教学过程是一个师生互动的过程,是一个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过程,所以我将这两者融合,得到下面的分析表格:
依据表格我以5秒钟为一个记录间隔,将课堂教学情况统计如下图:
统计过程中,申明如下问题;
1.对于5秒内出现多种编码情况时,多种情况都统计,所以仅依据表格来看,统计时长比听课录音实际时间要长。多种情况是指教师语言和学生语言这两项大类之间存在重叠。大类内部如教师言语1-7编码间不允许重叠、学生语言8-11不允许重叠,沉默12-14不允许重叠。
2.由于人工统计误差,每节课10次以内误差应属于正常情况。
3.讲授过程中往往伴随有短暂沉默,等待学生思考反应,此时的时间均统计为讲授。
4.所有统计内容,均可提供录音原件,统计手写草稿照片。
5课例1-4为正高级教师,课例5-8为作者本人。
在上面的统计表格中,最出乎我预期的是大量的零数据的出现。在教师语言的统计大类中,所有八节课的统计里,表达情感项始终为零,对于在高中物理课堂中情感教育较少其实本人是有所预期的,但少到这样的程度确实是值得注意的。
同时,开放式提问也是零次,笔者认为这主要是物理学科特点所决定的,答案确实只有唯一解,是不允许发散的。唯一可能存在发散性答案的情况一般都是出自探究性实验,在实验设计、误差分析等部分往往允许有多种可能存在,但在所录课例中没有实验课,所以这一项统计结果为零。
批评和表扬项统计也为零,笔者认为批评项少的原因在于学生是重点中学重点班学生(县区中考前一百名学生),学习习惯普遍较好,实际课堂中说话睡觉现象非常罕见,所以教师几乎是不需要维持课堂纪律的。同时高中阶段学生普遍趋近成熟,自尊心强,出于对学生的爱护,面对非原则性错误,教师并不愿意当众批评学生。表扬少的原因客观来看在于课堂中教师几乎没有单独提问,所以并没有表扬某个同学的机会。实际工作中,课堂上群体性表扬作用并不大,反而会影响课堂的思考进程。主观来看教师层面有可能是教师个人性格原因,并不善于表扬,学生层面十七八岁的学生也对教师的表扬并不像小学生一般反应强烈,甚至不恰当的表扬可能会让学生感觉不真实。
指令项为零笔者认为是统计问题,事实上例如要求学生做题时,教师并不需要亲口说出“现在大家做这道题”,只需要打出对应幻灯片,学生自然就会动手;再比如教师也不需要要求学生记笔记,大多数学生完全能够根据教师语言的轻重停顿自发的记录重难点。所以笔者认为指令少是由于在日常的课堂场景中,学生和教师长期磨合,具有相当的默契,是一个非常理想的结果。
学生语言方面,个别应答数总计只有两次,而且这并不是学生举手起立回答问题,而是教师点名提问。个人回答数目如此少笔者认为主要是由于高中生心理层面普遍不愿意出风头,很多学生是能通过独立思考得到答案的,但缺乏分享的欲望。同时,课堂中教师出于节约时间的考虑,往往较少设计需要单独回答的问题,所以对学生独立回答问题的习惯培养不到位也是重要原因。
学生的主动提问次数非常遗憾也只有一次,这是用数据切实表明我们课堂中对学生思考的压抑和禁锢,即使是非常优秀的学生,也习惯了跟着老师走捷径,而缺少自己独立思考的习惯。但也不必完全悲观,从教的切实经验表明很多学生常常也会有自己的想法和困惑,但学生往往已经能考虑到不能中途打断老师思路,影响课堂进度,所以不会当堂主动提问,而是放到课后与老师私下沟通,笔者认为这也是在目前的体制下非常高效的一种选择。
小组讨论的统计数据也为零,笔者认为一方面在于调研学校课堂体制非常传统,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根深蒂固,所以教师和学生都没有养成非常规范的讨论习惯。但需要注意的是,不进行规范的小组讨论,并不意味着课堂中学生没有交流,实践中学生经常利用课堂练习时间与同桌进行交流沟通,相互答疑解惑。此外,是否讨论也取决于课堂的难度系数,往往在讲解非常高难度的问题前后,教师也会留时间让学生讨论思路,回味过程,只是由于样本较少,存在着一定的统计偏差。
唯一令人自豪的“低分项”是课堂的混乱次数,八节课统计下来几乎不到两分钟,都出现在笔者课堂的刚打上课铃的阶段,这是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体现,同时我自己也切实反思,加强管理,尽可能消灭课堂混乱现象。
同样出现次数较少的是教师技能操作项目,这反映出虽然让实验进课堂的要求提了若干年,但现阶段物理课堂仍然是重理论轻实践的,课本上要求的演示实验真正落到实处的少之又少,这条路仍然任重而道远。
课堂中真正占据一席之地,发挥了重要影响的是教师的封闭式提问和学生的群问群答。通过提问,教师帮助学生复习旧知,辨析概念,步步深入,这也说明该校的物理课堂不是“一言堂”式的讲授法,而是更接近“启发式”的讲授法。群问群答则是在大班额的提前下一种较为高效的捕捉学生注意力,观察学生学习成果反馈的方式。同时注意到,学生的回答次数一般少于教师的提问次数,造成这一点的原因也是多方面的。有时是因为学生注意力不够集中,没有积极的配合教师教学;有时是因为问题较难,学生难以回答;有时则是教师给学生的思考时间不足。
笔者和正高级教师最大的差异表现在学生自主练习时间的差异上。在笔者的课堂中,练习时间也是占有一定比重的,通过学生的自主练习,我观察学生的表现,及时反馈当堂重难点。而另一位教师则没有让学生当堂做题目的习惯,通过跟该教师沟通,这样做是由于经验丰富,对学生的状况较为了解,同时学生确实也能做到自发的课后巩固消化,所以不需要占用课堂时间。
讲授是一堂课的绝对重心在数据中一览无余,无论教师的年龄性别职称差异,无论课型课程内容差异,讲授都牢牢占据着课堂的绝对主导地位。这一现象与笔者的自身经验相符,同时也能看到,在越传统型的教师中,单纯的讲授所占的比重越大,结合学生的日常成绩来看,确实效果也越好。所以笔者也深深反思,面对课改过程中对单纯讲授法铺天盖地的质疑声中,是否犯了“为了黑而黑”的错误。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讲授法的绝对主导地位导致了高中物理教育的很多问题,但目前来看,全国范围内的顶尖名校中,讲授法仍然是最主流的授课方式,这也从侧面说明讲授法对于高中物理教育仍然是利大于弊的方式,这是获得学生家长教师社会一致认同的,是有广泛的群众基础的。
(三)学生问卷结果整理反馈
本次调查所用问卷详见附录。
该问卷发放对象为听课反馈中正高级教师和作者本人所带班级的学生,前者40人,发放并回收有效问卷31份,中考成绩为该区前40名。后者60人,发放并回收有效问卷41份,中考成绩为全区40名至100名。全部为匿名制,统计结果详见附录。
总体来看,在笔者和正高级教师的对比中,很明显在各个维度中均差别较大,年长教师在逻辑、语言、有效性等多个维度中优势明显,这也说明我需要改进的地方还很多。同时,学生的选项非常集中,说明对教师的表现是获得广泛认可的,信效度较高。
少数选项分散的题目是22题和23题。新课标对课程目标的界定包括“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22题“注重教是什么而非怎么办的知识”,分散的选项说明我们老师在教知识之余,也努力教给学生方法,努力践行“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是一个令人欣慰的现象。但同时也应看到在和老教师的对比中,本人在教授知识上所用时间仍然过多,过多的二级结论客观上挤占对于解题方法的训练时间,本人应引以为戒。
23题对于讲授时间的划分学生们也各执一词,与用弗兰德课堂分析法界定的讲授时间也大相径庭,对此我认为可能是因为学生对于讲授时间的界定不明确,导致结果出入较大。
老教师的问卷中,相对来说得分较低是第6题。事实上,“恰到好处的结束一堂课”是一个非常难以做到的事情,因为课堂中的突发状况非常多,学生课堂表现与预设不同,知识讲授时间与预设不同,都会导致不能恰当结束。而且从结果来看,一堂课是否恰当结束,对成绩似乎影响不大,所以受到老师的关注也较少。同样说明该问题的是17题,“合理安排复习旧课、学习新课和反馈练习时间”,实践中老师们除了上公开课外,一般都是讲到哪算哪,并不会刻意去控制时间。同样由于经验丰富,老教师较少“听取学生和其他教师意见,对讲授方法进行改进”,但我认为作为一位不仅在本校也是本地区五十多岁的高中物理教学的泰斗级人物,更多的职责是指导后辈,本人改进的余地并不大。
两份问卷反映出的共同特点是“以眼神、手势辅助教学的时间”较少,但我个人并不认为这是一个问题,因为理科课堂中教师的语言、板书和课件是承载教师思维的主要载体,过多的眼神手势反而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因此该选项得分低是良好课堂的应有之义。
(四)网校课程调研结果反馈
在教育产业化渐趋成熟的今天,除了传统的公办学校、私立学校外,一大批校外辅导机构也应运而生,不可否认的是,机构中不乏一些非常优秀的教师,他们的存在客观上确实帮助了很多学生成长提高,因此本着“不管黑猫白猫,抓住耗子的就是好猫”的原则,我选择来自不同教育机构的、不同风格的一线名师王文博、老徐侃物理、姚老师讲物理,对他们的课堂进行视频分析,从而挖掘出其各自讲授的特点,以备后人借鉴。
同时,针对教育机构物理教普遍具有的幽默性特点,我在上述表格中增添了一项趣味性,以此来定量分析,改动后表格如下:
统计结果如下:
对比三位名师的统计表格,可以发现很多有趣的共性和差异。共性方面,与传统课堂一致,网络课堂中教师单纯的讲授法也占据了绝对主导地位,普遍在课堂中占比百分之九十以上。特别是姚老师讲物理,更是达到了惊人的百分之九十七以上,几乎是讲授法的无缝式渗透。那这样的做法是否会导致学生兴趣索然呢?答案是否定的,事实上,表格中趣味性一项所显示的结果表明一味讲授并不必然造成课堂的单调乏味。
具体来看,姚老师是一个既注重知识内涵也非常善于讲段子的老师,他在准确把握知识内涵和外延的前提下,擅长用夸张的方式讲解生活中的实例,不仅帮助学生深刻理解知识,还能不断吸引学生注意力。将幽默风格发挥到极致的是徐老师,他的课堂几乎可以说是三五分钟一个笑点,与其说是物理课,不如说是听相声。但需要注意的是,为了趣味性,徐老师是在知识的深度和广度上有所妥协的,过多的笑话确实是干扰到严肃的思维逻辑过程,确实容易造成学生只听了热闹但没有学到东西。相比之下,王文博老师的课更像是普通的学校课程,趣味性少但知识的难度大,拓展性强,这与他所教授的顶尖学生的学情也是一致的。
另一个和校内课堂的明显差异在于教师提问的大量减少,群问群答的大量减少。可能的原因是补习教师与学生的相处时间短,同时学生的基础参差不齐,所以教师提问时,应答学生少,久而久之,教师的提问次数也就相应减少了。
六、高中物理课堂中的讲授法的实践反思
(一)讲授法是最经济的教学方式
作为班级授课制中采用范围最广、应用时间最长的教学方法,讲授法的实施最低配置只需要一位教师,如果条件有限,甚至教学场所也可以省略。虽然投入少,但讲授法的效果却是相当大的,一位老师一节课可以传授的学生少到几人,多到几十人甚至上百人,特别是在网络课堂铺开之后,只需一次投入,受教育的人数理论上就可以达到无限多。尤其是与需要不断更新各种高端实验器材的实验教学法,以及需要花费大量人力物力组织出行的参观游学法相比,讲授法无论是总投入,还是单个学生投入都是极其低廉的。
(二)讲授法让知识的传播更加专业化、高效化
上面的统计反应出的一个明显特征是教师在课堂中的绝对主导作用,无论是从讲授时长,还是从指令下达、控制节奏等方面都不难发现教师的统治地位,而这种控制性客观上极大的减少了学生犯错误、走弯路的几率,从而利用最少的时间,为学生提供了最具有条理性、针对性和丰富度的内容。事实上,物理课堂中的绝大多数知识都是间接经验,对于学生来说是存在思维跨度的,而教师往往能应用自己丰富的经验学识帮助学生将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联系起来,降低学生的理解难度,促进知识的高效理解吸收。尤其是启发式讲授法的应用,非常依赖教师个人功底,为学生整合拆分、循循善诱、层层递进,帮助学生高效便捷地达成一个又一个学习目标,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讲授法帮助学生“站在了巨人的肩膀上”。负责任地讲,如果所有的知识都完全依赖学生自主钻研探索,那我们必然是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培养出足够数量的社会生产者和建设者。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运用讲授法的教师,其专业性是获得学生、家长普遍认同的,很少会有学生认为自己自学、或者与同伴讨论获得知识比从教师那里获得知识更为高效简明。
(三)讲授法中普遍忽视学生反馈
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高中物理课堂中的讲授法通过教师作用的极致发挥,实现了统计意义上的高效性,但同时也带来很多问题。其中,通过调查发现最直接的问题就是对学生主体地位的忽视。
事实上,调查中绝大多数的提问都是以“是”、“否”作为答案的,问题类型非常单一,绝大多数都是封闭类问题(调查中没有一次开放性问题),主要作用是为了快速检验学生是否跟上课堂节奏,是否在专心听讲。真正留给学生值得思考的问题数量上少、时间上也少,必须承认,学生课堂上确实处于“被牵着鼻子走”的状态,这样的被动感有时确实导致了教师在课堂上的曲高和寡,几乎所有的课堂都是教师的提问次数多于学生的回答次数的,学生的参与感和积极性并不强。
同时,大多数的提问都是以教师问,学生群答的方式进行的,对个体的关注极其有限。这样可能一节课气氛热烈地上完,教师感觉已经达到了教学目标,但实际上只有始终和老师配合的学生学有所获,而沉默的同学并没有学懂,却无意间被忽视了。在此我根据个人教学经验,给出一个未经验证的数据:一般来说,60人的班级,只要有20个同学积极参与课堂,配合老师提问回答问题,课堂就会呈现出一种热闹非凡、欣欣向荣的状态,但真正决定一节课课堂质量的,还应该是剩下的40人。
(四)高中物理课堂中的讲授法对创新能力、探索能力、情感态度的发展无明显促进作用
调查中暴露的另一个重要问题就是“一言堂”“满堂灌”的现象还是非常严重的,为了提高效率,人们在个性化培养上做出了巨大让步。在以讲授法为主的课堂中,留给学生的时间极其有限,有限的时间也多是用来训练解题思路,熟悉基本知识。调查中,学生单独回答问题的次数屈指可数,可见单纯的讲授法课堂中,为了维持课堂秩序,达到既定教学目标,并不鼓励学生发散性思维。除了画重点记笔记做题外,学生也几乎不用动手,不论是独自还是合作探索归纳问题的机会都非常少,这事实上是与培养具有独立思考能力的人的初衷相违背。
同时,课堂中也存在对“术”过分重视,对“情”过分忽视的情况。高中物理课堂中,教师对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关注一般多渗透于物理学史的讲授过程中,所占时间比、课时比都非常小。特别极端的情况是,由于高考涉及少,有时教师在课堂操作中甚至完全删去情感教育的部分。当然,物理作为自然学科的一种,学科特点决定了人文情怀的培养存在着先天短板,但完全忽视确实也是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
(五)讲授法严重依赖教师个人业务能力、综合素养
通过统计不难发现,同一教师处理相同课型时讲授的侧重点大相径庭,不同教师之间差异则更大。遗憾的是,我并没有能通过统计发现一个教师的讲课风格,也并不能得出同一节课如何上才是最优解。
这样的现象说明教师在运用讲授法处理课堂时,是非常灵活机动的,是具有很强的主观色彩的。既然没有统一的范式,就势必导致课堂质量容易受到教师本人的状态、经验、能力的极大影响。如果该教师功底过硬,就可以“名师出高徒”;而如果该教师能力有待提高,就会误人子弟。但事实上,一个老师讲授的如何,除了分数以外,也没有其它能够量化的评价标准,这也客观上阻碍了教师的发展提高。
参考文献:刘凤.中学教师课堂讲授有效性现状与对策研究[硕士学位论文],湖南:湖南大学,2016,附录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