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教学研究» 我校课题» 我校十二五课题

陕西省基础教育“十二五”教育技术研究规划课题

发布日期:2015-10-12   阅读次数:

 

陕西省基础教育“十二五”教育技术研究规划

课题申请·评审书


课 题 名 称
 

网络环境对未成年人心理素质影响的研究
 

行政负责人
 

蔡汉云
 

学术负责人
 

寇建国
 

负责人所在单位
 

陕西省杨凌高新中学
 
 

 
 

填表日期
 

2011年9月
 

陕西省电化教育馆   制

 

 

申请者的承诺与成果使用授权

  一、本人自愿申报陕西省基础教育“十二五”教育技术研究规划课题。本人认可所填写的陕西省基础教育“十二五”教育技术研究规划课题申请·审批书为有约束力的协议,并承诺对所填写的课题申请·审批书所涉及各项内容的真实性负责,保证没有知识产权争议。同意陕西省电化教育馆有权使用课题申请·审批书所有数据和资料。课题申请如获准立项,在研究工作中,接受陕西省电化教育馆及其委托部门的管理,并对以下约定信守承诺:
  1.遵守相关法律法规。遵守我国《著作权法》和《专利法》等相关法律法规。遵守我国政府签署加入的相关国际知识产权规定。遵守《陕西省教育技术研究规划课题管理办法(2011修订)》的规定。
  2.遵循学术研究的基本规范。科学设计研究方案,采用适当的研究方法,如期完成研究任务,取得预期研究成果。
  3.尊重他人的知识贡献。客观、公正、准确地介绍和评论已有学术成果。凡引用他人的观点、方案、资料、数据等,无论曾否发表,无论是纸质或电子版,均加以注释。凡转引文献资料,均如实说明。
  4.恪守学术道德。在研究过程中,不以任何方式抄袭、剽窃或侵吞他人学术成果,杜绝伪注、伪造、篡改文献和数据等学术不端行为。在成果发表时,不重复发表研究成果。在成果分享时,对课题主持人和参与者的各自贡献均在成果中以明确方式标明。在成果署名时,不侵占他人研究成果,不在未参与研究的成果中挂名,不为未参与研究工作的人员挂名。
  5.维护学术尊严。保持学者尊严,增强公共服务,维护社会公共利益。维护陕西省基础教育教育技术规划课题声誉,不以课题名义牟取不当利益。
  6.遵循科研规范。课题研究名称、课题研究组织、研究主体内容、研究成果形式与课题申请书和立项通知书相一致。若有重要变更,向陕西省电化教育馆提出书面申请并征得同意。
  7.明确课题研究的性质。遵守研究成果先鉴定后发表的要求。发表时在成果文本封面显著位置标明“陕西省教育技术研究规划课题”字样,课题名称和类别层级应与课题通知书相一致。涉及政治、宗教、军事、民族等问题的研究成果,经陕西省电化教育馆同意后方可公开发表。
  8.标明课题研究的支持者。以明确方式标明为课题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非课题组个人和集体。
  9.正确表达科研成果。按照《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规定,规范使用中国语言文字、标点符号、数字及外国语言文字。
  二、作为课题研究者或主要承担者,本人完全了解陕西省电化教育馆的有关管理规定,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后果由本人承担。特授权陕西省电化教育馆,有权保留或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报送课题成果的原件、复印件、摘要和电子版;有权公布课题研究成果的全部或部分内容,同意以影印、缩印、扫描、出版等形式复制、保存、汇编课题研究成果,允许课题研究成果被他人查阅和借阅;有权推广科研成果,允许将课题研究成果通过内部报告、学术会议、专业报刊、大众媒体、专门网站、评奖等形式进行宣传、试验和培训。 

申请人(签章):                                       年      月     日

 

填  表  说  明

  一、请按《陕西省基础教育教育技术研究规划课题管理办法(2011修订)》的有关规定,以计算机文本格式,如实准确填写各项内容。
  二、本表报送一式三份(纸质二份,电子版一份)。请用A4纸,于左侧装订成册。
  三、封面右上方代码框申请人不需要填写,其他栏目由申请人用中文填写。申请人签章处,不得用打印字和印刷体代替。
  四、本表须经课题负责人所在单位领导审核,签署明确意见,承诺信誉保证,加盖公章后上报。
  五、联系方式:
  通信地址:西安市药王洞155号
  邮政编码:710003
  联系人:张晓瑾  王明学
  联系电话:029—87340173
  传真电话:029—87323812
  网   址:http://www.snedu.com

 

一、数据表

课题名称

 

 

 

 

 

 

 

 

 

 

 

 

 

 

 

 

 

 

 

 

 

 

 

 

关键词

 

 

 

 

 

 

 

 

 

课题负责人姓名

蔡汉云

性别

民族

出生日期

  1948 年  6  月

工作单位

杨凌高新中学

行政职务

校长

通讯地址

陕西省杨凌示范区

电子信箱

c.hy163@163.com;

联系电话

029-87083808

邮政编码

712100

学术负责人姓名

寇建国

性别

民族

出生日期

1958   年  10  月

工作单位

杨凌高新中学

行政职务

教研室主任

最后学历

本科

专业职称

政治教育

研究专长

            学校管理和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

通讯地址

陕西省杨凌示范区

电子信箱

koujg@126.com

联系电话

13891852149

邮政编码

712100

 

 

 

 

姓 名

出生年月

专业职称

研究专长

学历

学位

工  作  单  位

薛效儒

1961.4

中学一级

心理教育

专科

 

杨凌高新中学

宼建国

1958.7

中学高级

教学研究

本科

学士

杨凌高新中学

韩党卫

1965.10

中学高级

管理学

本科

学士

杨凌高新中学

张书民

1963.8

中学高级

教学管理

本科

学士

杨凌高新中学

陈军

1970.8

中学高级

化学

本科

学士

杨凌高新中学

 

 

 

 

 

 

 

 
二、负责人和课题组成员近三年来与本课题有关的研究成果
 

成  果  名  称

著作者

成果形式

发表刊物或出版单位

发表出版时间

一例考试焦虑的案例分析报告

薛效儒

论文

陕西教育

2011.6

合理情绪疗法在学校心理辅导中的应用

薛效儒

论文

陕西教育

2011.7~8

谁之过——一个单亲家庭孩子的心理辅导

薛效儒

论文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8.3

提高后进生学习效果

寇建国

论文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2009.11

必须让学生切实感受到你的爱

寇建国

论文

教书育人

2009.12

思想政治课教学要着力解决学生思想困惑

寇建国

论文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2011.5

 
三、负责人和课题组成员“十五”规划以来承担的研究课题
 

课  题  名  称

课题类别

批准时间

批  准  单  位

完成情况

《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及心理障碍成因分析》

规划课题

2001年

陕西省心理健康教育领导小组

2005年12月结题

《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

规划课题

2004年

陕西省教科所

2007年结题

《信息技术条件下我校学科资源建设的研究》

规划课题

2004年

陕西省电教馆

2006年8月结题,合格

《信息技术条件下的教师教学过程及其效果评价研究》

规划课题

2006年

陕西省电教馆

2010年10月结题,被评为优良

《民办学校英语特色课程的开发研究》

 

2010年

中国民办教育协会中小学专业委员会

正在进行中


四、课题设计论证
 

·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选题意义和研究价值

·本课题的研究目标、研究内容、主要观点和创新之处

·本课题的研究思路、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和实施步骤

(限3000字内,可加页)

课题的提出

1.本课题在国内外的研究现状

1.1国内现状
国内对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起步较晚。上世纪九十年代末,《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及教育部《关于加强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颁布以后,特别是新一轮的课程改革,推进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近年来,全国各地教育界在对如何加强未成年人的心理健康教育,提高未成年人的心理素质方面进行了有效的尝试和探索,但就“网络环境对未成年人心理素质影响的研究”却少之又少,且都只是起步摸索阶段,缺乏全方位、多角度的系统研究与实践。因此,我校可以利用自己拥有的教育资源,借助北师大与我们合作的有利条件,研究网络环境对未成年人心理素质的影响,切实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这既是一项开创性的工作,又是很有理论和实践意义的课题研究。

  1.2国外现状
  心理健康教育在西方已有较长的历史。上世纪七十年代,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作为一门颇有生命力和实用价值的学科,在发达国家开始受到普遍重视,并飞速发展。经过几十年的探索和实践,国外的心理健康教育已从学校发展到社会,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现代技术手段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尤其是发达国家,特别关注学生在现代信息社会的心理承受能力的培养与训练教育,如美国的自立教育,日本的挫折教育等。但这些做法并不一定适合于中国的教育,特别是网络环境对学生心理素质影响的研究国内与国外几乎处在同一起跑线上,可借鉴的经验也不多。

2.选题意义和研究价值
  2.1选题意义
  网络是一种工具,是信息化时代人们获取信息的重要途径和手段。随着互联网在我国的飞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中学生学会了上网。近几年来,有关中学生因沉迷网络而导致学业荒废、甚至出现不同程度的心理与行为问题的案例数量也呈现出快速上升的趋势。随着网络世界的逐步深入,加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是学校在新形势下提高办学效益和质量,创设学校特色的一个重要手段,也是塑造学生积极健康的心理品质,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高素质后备人才的迫切需要。杨凌高新中学是一所隶属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普通完全中学,近三年来,学校在特色办学方面取得了骄人的成绩:与国外的几所知名中学建立了友好交流互访关系、体音美学科的特色化教育、英语小班化教学、中考高考连续创历史纪录。现在我校确立了力争五年内把杨凌高新中学办成一所全省一流的特色学校的办学目标,加强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将有利于我校培养更多的特色人才,从而实现从特色教育向特色学校的转变。

  2.2研究价值
  互联网因其资源丰富、快速传递信息、资源共享等优势而具有“虚拟百科全书”的美称。对于今天的未成年人来说,互联网不仅为他们提供了求知和学习的广阔校园,而且有助于拓宽他们的思路和视野,加强青少年之间的交流和沟通,增强青少年的社会参与度,开发青少年内在的潜能。但网络又是一把双刃剑,它对未成年人的影响也有其消极的一面。互联网使许多未成年人沉溺于网络虚拟世界,脱离现实,荒废学业甚至走上违法犯罪的歧途。相关调查表明,未成年人经常玩和每天都玩网络游戏的占26%,玩一次超过2小时的占26%、超过7小时的占2.7%;每周用于虚拟聊天时间,超过10小时的占45.7%,超过20小时的占31.6%,超过30小时的占7.43%,一有机会就聊的占21.9%,表示对网络聊天“热衷”和“依赖”的占12.27%;大约20-30%的中学生花费在网络游戏和虚拟聊天的时间过长。另外,网络的暴力内容、不良信息、不良网络环境,对于自制力不强、辨别是非能力不高,人生观、世界观正在初步形成的中学生而言,都会产生很大的冲击力,从而导致他们在学习、生活、人际交往、和自我意识等方面产生各种心理问题。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明确指出,要“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坚忍不拔的意志,艰苦奋斗的精神,增强青少年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中也明确指出:“未成年人是祖国未来的建设者,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目前,我国18岁以下的未成年人约有3.67亿。他们的思想道德状况如何,直接关系到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关系到国家前途和民族命运。高度重视对下一代的教育培养,努力提高未成年人思想道德素质,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是党和国家事业后继有人的重要保证。”因此,我们应当正视网络环境给未成年人这一特殊群体的心理素质所带来的巨大影响。研究网络环境对未成年人心理素质的影响,并探寻出相应的对策,引导中学生正确使用网络,是当前网络教育中亟需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对这一课题的研究是适应新形势的客观需要,有利于培养未成年人独立、自觉获取信息和知识的技能,有助于培养未成年人自我教育能力,使他们的身心得到和谐健康的发展。

  二、概念界定
  1.“网络环境”是指将分布在不同地点的多个多媒体计算机物理上互联,依据某种协议互相通信,实现软、硬件及其网络文化共享的系统。 环境总是与一定的空间或范围有关,有大有小。从小的角度看,网络环境可以理解为“学习者在追求学习目标和问题解决的活动中可以使用多样的工具和信息资源并相互合作和支持的场所”;从大的方面去理解,网络环境可以包括整个虚拟的现实的世界,即赛伯空间(cyberspace)。也就是说,网络环境不仅仅是指网络资源与网络工具发生作用的地点,还可以包括学习氛围、学习者的动机状态、人际关系,教学策略等非物理形态。从教学设计的角度看,网络环境更多的是指网络资源与网络工具的组合。
  2.“未成年人”从出生到18周岁以下的公民都属于未成年人,这里指我校所有的在校学生。
  3.“心理素质”是人的素质结构的核心因素,是先天因素与后天因素的“合金”。简单地说,心理素质是以生理素质为基础,在实践活动中通过主体与客体的相互作而逐步发展和形成的心理潜能、心理能量、心理特点、心理品质与心理行为的综合。从心理学角度讲,心理素质包括情感,信心,意志力,和韧性等等。

  三、课题研究的范围
  1.研究目标
  1.1充分利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体系,促进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优化学校的心理教育环境,更好地实现“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的教育理念;充分发挥学生的心理潜能和心理能量,防治学生的种种心理健康调适问题,提高其心理的适应能力。

  1.2在实践过程中探索出适合本校实际的心理健康教育校本模式,加强与兄弟学校间的相互学习和探讨,努力实现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系统化和规范化。

  1.3通过对网络环境对未成年人心理素质影响的研究,力求了解网络环境对未成年人心理素质影响的主要因素,引导未成年人正确对待网络环境的消极影响。

  2.研究内容
  2.1未成年人心理健康现状的调查与分析
  2.2未成年人痴迷网络的心理需求和认知态度的研究
  2.3网络环境对未成年人身心发展的不良影响及对策研究         
  2.4网络环境下对未成年人自主学习心理辅导策略研究     
  2.5网络环境下对未成年人交往心理辅导的研究          
  2.6网络环境下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模式研究

  3.主要观点与创新之处
  心理素质在人的素质结构中占有重要地位,良好的心理素质对青少年德、智、体、美、劳等全面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在素质教育全面推进的今天,在互联网迅猛发展的社会大环境下,如何引导未成年人有效利用学校、家庭、社会的教育资源,健康上网,绿色上网,寻找一条适合时代发展需要,符合青少年健康成长规律的心理素质培养途径是本课题研究的出发点和归宿。
  网络对未成年人身心发展的影响和作用,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社会焦点之一。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本课题通过对未成年人心理健康现状的调查与分析,研究未成年人痴迷网络的心理需求和认知态度;研究互联网对未成年人身心发展的不良影响,探索网络环境下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模式,帮助他们全面提高心理素质,增强承受各种心理压力和处理心理危机的能力;研究网络环境下对未成年人自主学习心理辅导和交往心理辅导的策略,让他们懂得心理素质培养的重要性,并自觉抵御网络环境的不良影响,也为今后的家庭、学校和社会对未成年人的教育提供有益的理论支持,为减少当前教育工作者和家长们对网络环境下的青少年教育提供有益的帮助和指导。

  四、课题研究的步骤
  1.课题的研究思路
  1.1从班级教育入手,加强全体学生在网络环境下的心理健康教育,并使之渗透在各科教育教学活动中。
  1.2利用活动课、专题讲座,将心理健康教育内容融入游戏、活动中,寓心理教育于学校课内外活动之中。
  1.3利用黑板报、校报专栏、主题班会等形式宣传普及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帮助学生掌握一般的心理保健知识和方法。
  1.4开展心理咨询和信函咨询,面对个别存在心理问题或出现心理障碍的学生及时进行认真、耐心、科学的心理辅导,帮助学生解除心理障碍。
  1.5建立学生心理档案,对个别问题严重的学生进行心理监护,并与家长建立联系渠道,优化家庭教育环境。
  1.6建立健全组织机构,确保课题研究的顺利运行并取得预期效果。

  2.研究方法
  2.1文献检索法:广泛收集文献资料,掌握国内外有关研究动态,借鉴成功的研究成果,为课题研究提供理论依据和方法论。
  2.2咨询、督导法:聘请专家对课题研究进行指导,规范实验研究的过程及检测手段。
  2.3辅导法:通过谈心、咨询、讲座、测验等手段帮助学生克服网络环境对未成年人心理素质产生的负面影响。
  2.4个案法:对少数或个别具有典型性、代表性的学生,采取个案法研究,做好个案记录,阶段整理、汇总。
  2.5暗示法:利用心理教育环境的情感因素,以实现学生在自由、平等、尊重的温馨气氛中,在“自由表达”、“自由参与”、“自觉接受”的前提下,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以提高心理素质水平。
  2.6激励法:激励学生的需要、动机、兴趣等意识倾向,鼓励其勇敢进取,大胆创新等创造精神,调动其自我教育、自我发展、自我实现的积极性。
  2.7训练法:利用活动课对学生进行“自信、自强、自制、自立”的心理训练。
  2.8评价法:根据一定的理论和素质教育的目的,对心理教育效果,教育任务完成情况及学生心理品质发展水平,做出科学的评价。

  3.技术路线
  3.1科学性:根据未成年人的身心发展规律,有针对性地实施。
  3.2整体性:根据系统论的观点,未成年人的良好心理素质的形成需要各个方面互相配合,共同协作,因此必须坚持学校、家庭、社会三方面齐抓共管,面向全体,开展普及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发挥学校教育环境的优势,使未成年人的心理素质逐步得到提高。
  3.3针对性:各学生、各年级、各家庭的情况不同,既有共性,更有个性,因此要关注个体差异,进行不同形式的辅导。
  3.4参与性:坚持把学生推到整个研究活动的主体地位上去,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与科学辅导结合起来,在自我教育中提升心理素质。
  3.5创造性:在课题研究中探索新方法、新途径,以适应不断发展的新形势和出现的新问题。

  4.实施步骤
  本课题计划五年完成,分为五个阶段:

  第一阶段:论证、启动阶段(2011年9月-2012年1月)
  主要任务: 收集有关资料,成立课题组,制定课题研究计划,邀请北师大专家对研究人员进行业务培训,明确研究任务,为课题研究作好充分准备。

  第二阶段:调查阶段(2012年2月-2013年2月)
  主要任务:以本校学生为重点,以问卷、访谈等形式,调查了解未成年人的身心发展特点及对网络的了解、需求、网络对他们学习的影响。同时,走访当地部分网吧,了解网吧的环境和现状,未成年人进入网吧的情况。聘请有关专家指导研究工作;组织有关研究人员外出参观学习。

  第三阶段:研究阶段(2013年2月-2014年8月)
  主要任务:对调查所取得的一手资料精心梳理、统计,排查规律性的、深层次的原因,研究网络环境、网络文化对未成年人产生影响的机理,寻找克服不良影响的方法。主要是撰写论文和抽查报告,形成阶段性成果;奖励研究中获得突出成就者。

  第四阶段:深化研究阶段(2014年9月~2015年8月)
  主要任务:中期评估之后,课题组将对前阶段的基本工作再反复做一次,重在理论联系实际,理论指导实践。探索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抵御网络环境中不良影响的工作模式与机制,从而为优化未成年人的心理品质,增强心理调适能力提供支持,形成我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校本课程体系和教育模式。

  第五阶段:总结推广阶段(2015年9月—2016年8月)
   主要任务:整理各种资料、表册,打印相关文章。进行成果总结和推广应用,并邀请专家进行

 

 
五、完成课题的可行性分析
 

·已取得的相关研究成果和主要参考文献(限填20项)

·主要参加者的学术背景和研究经验、组成结构(如职务、专业、年龄等)

·完成课题的保障条件(如研究资料、实验仪器设备、研究经费、研究时间及所在单位条件等)

  1. 已取得的相关研究成果和主要参考文献(限填20项)
  1.1 2001年,承担陕西省心理健康教育领导小组“十五”规划立项课题《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及心理障碍成因分析》的研究,并于2005年12月结题.。五年间,课题组成员围绕学校的德育工作和心理健康教育计划,深入教学一线,深入学生生活,积极开展课题的研究和实验,取得了较好的研究成绩。2004年,课题组被评为陕西省心理健康教育实验先进单位,课题主持人被评为课题实验先进个人。课题组成员围绕课题研究撰写论文30多篇,其中有24篇论文获省级三等奖以上的科研成果。
  1.2 国家“十五”重点课题子课题《初中学生个别话教学与心理健康教育课堂渗透模式研究》进行了三年的研究, 于2006年结题。
  1.3 2004年2月,申报了陕西省教科所《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的研究课题。此课题已于2007年顺利结题,通过了专家组的验收。其中多篇论文在国家级或省级报刊发表或获奖。
  1.4 2004年12月,成功申报了陕西省教育厅电教馆《中学学科资源建设与应用研究》,现已结题。
  1.5《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
  1.6《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

  2.主要参加者的学术背景和研究经验、组成结构(如职务、专业、年龄等)
  1薛效儒,50岁,课题主研,心理教育,中学一级教师,系我校“十五”省级两个课题研究人员。
  2.韩党卫,46岁,副校长,历史专业,中学高级教师,系我校“十五”“十一五”省级两个课题的主研人员。
  3.张书民,48岁,副校长,语文专业,中学高级教师,系我校“十五” “十一五”省级两个课题的主研人员。
  4.寇建国,53岁,教研室主任,政教专业,中学高级教师,系我校“十五” “十一五”省级两个课题的主研人员。
  5.陈军,41岁,教研室副主任,化学专业,中学高级教师,系我校“十五” “十一五”省级两个课题的主研人员。

  3.完成课题的保障条件(如研究资料、研究经费、研究时间及所在单位条件等)
  3.1硬件、软件条件:我校拥有六个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室,四个电脑室。有3套服务器及卫星接收设备。我校每个办公室装备两台上网电脑。我们下载了大量的教学资源。每年还要购买大量的教学、教育、管理软件。我校与北师大、宝鸡中学签订了多年的合作协议,与北京四中网校、北京英才苑信息中心、学科资源网也是多年合作的伙伴。
  3.2组织、制度保障:学校成立课题领导小组,蔡汉云校长任组长,副校长韩党卫负责组织、协调,并按照课题研究计划进行监督、检查。学校加强对实验过程的组织领导,落实有关研究制度,为课题研究保驾护航。
  3.3资料、设备保障:学校为课题研究提供必要的资料和仪器设备,主要利用现有资料,并在北师大专家的指导下购买相关最新资料,完善校园网,购置必要的仪器设备;完善学校心理教育设施确保课题研究顺利进行并取得预期效果。
  3.4科研氛围的保障。在学校近十年的发展中,相继承担过省级课题《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及心理障碍成因分析》(已结题);国家“十五”重点课题子课题《学生个别话教学与心理健康教育课堂渗透模式研究.》(已结题);省级课题《中学学科资源建设与应用研究》;《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国家“十一五”一般课题《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的教学策略研究》等多项课题研究。学校从校长到一线教师拥有多年的教育科研经验,学校教科研气氛深厚。本课题的主要研究人员都是中学高级教师,且都承担过多项教育教学课题的主要研究任务。
  3.5时间和经费的保障。本课题研究与平时的心理教育教学密切联系着,教学、科研相互促进。学校从各方面支持教育科研工作,并保证研究者的研究和培训时间,保证课题研究必需的经费,并给研究人员配备必要的活动经费。
  3.6激励机制的保障。学校将制定课题研究的奖励制度,每学期期末,根据研究人员的研究成果、工作态度、教学实绩,给予一定的物质和精神的奖励,以调动研究人员课题研究的积极性。

 

 
六、预期研究成果
 

主 要 阶 段 性 成 果 (限 报10 项)

序号

研究阶段

(起止时间)

阶  段  成  果  名  称

成果形式

负责人

1

2011年9月------------

2012年1月

申报课题、修订完善研究计划及方案

课题申报立项

薛效儒

宼建国

2

2012年2月------------

2013年1月

完善心理辅导室设备及研究资料

购置设备

蔡汉云

3

2012年2月------------2013年1月

互联网对未成年人身心发展的不良影响及对策

论文

薛效儒

4

2013年2月------------

2014年1月

网络环境对未成年人自主学习心理辅导策略的研究

论文

薛效儒

5

2014年2月------------

2015年8月

网络环境对未成年人交往心理辅导的研究

论文

薛效儒

6

 2015年9月

------------

2016年8月

校本课程体系研究

“校本教材”文本

薛效儒

7

2015年9月

------------

2016年8月

结题报告

文本

薛效儒

最 终 研 究 成 果 ( 限 报3项,其中必含研究报告 )

序号

完成时间

最  终  成  果  名  称

成果形式

负 责 人

1

2015年9月

------------

2016年8月

《网络环境对学生心理素质影响研究》结题报告

文本

薛效儒

2

 2015年9月

------------

2016年8月

《杨凌高新中学心理咨询和辅导案例》

案例集

薛效儒

3

2015年9月

------------

2016年8月

《杨凌高新中学心理教育教材》

校本教材

薛效儒


七、推荐人意见
 

    不具有小学高级职称、中学高级职称或其他高级专业职务(称)的申请人,须由两名具有副高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的专家推荐。推荐人须如实介绍课题负责人的科研态度、专业水平、科研能力和科研条件,并说明该课题取得预期成果的可能性。

  推荐意见:

 

 

 

 

 

 

第一推荐人:                专业职务:                 研究专长:       

 

工作单位:                                          推荐人亲笔签名:

  推荐意见:

 

 

 

 

 

 

第二推荐人:                专业职务:                 研究专长:       

 

工作单位:                                          推荐人亲笔签名:

 

 


九、课题负责人所在单位意见
 

本单位完全了解陕西省电化教育馆的有关管理规定,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后果由本单位承担。证明课题负责人之申请书所填写的内容完全属实,该课题负责人和参加者的政治素质和业务能力适合承担该课题的研究工作;本单位能够提供完成该课题所需的时间和条件;本单位同意承担该课题的管理职责和信誉保证。

 

 

 

 

 

                    (公   章):                     

                     负责人签名:

                                                                年     月     日

 
十、市教育行政部门意见
 

本单位完全了解陕西省电化教育馆的有关管理规定,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后果由本单位承担。证明课题申报的真实性,认可课题申报人及其所在单位的申报资格,同意上报陕西省电化教育馆。

 

 

 

 

 

                           (公  章):

                           负责人签名:

                                                                年     月     日

 

 
十一、评审组评审意见
 

 

 

 

 

 

 

 

 

 

 

                                                   主审专家签名:

 

                                                                年   月   日

 


CopyRight © 2008-2023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附属中学  负责人:张满户  网管员:姬燕  地址:陕西·杨凌  邮编:712100  陕ICP备05052063  技术支持:贝塔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