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家教之窗

生命中不能承受之“毒”

发布日期:2015-12-18   阅读次数:

  说起毒品,大多数人都有一种猝不及防的感觉:它曾经离我们那样遥远,而今却和我们如此贴近。就在不久前举办的南京市禁毒展览上,有两张照片强烈地刺激着参观者的视线,一张是一位文静的少女,脸上洋溢着青春的美丽和健康的神采,仿佛生命中充满阳光;另一张是一个倒毙在街头垃圾堆里的吸毒女,衣不蔽体,骨瘦如柴。如果不看说明,谁都难以想象,两张照片拍的是同一个人——22岁便死于吸毒过量的影视演员朱洁。
  所有毒品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使用初期有欣快感,会使人产生一种“飘飘欲仙”的梦幻感觉,随之还会产生持续数分钟之久的“麻醉高潮感”。但是,这种生理快感是短暂的,因此要想不断地追求这种快感,就需不断地吸毒,使人产生高度心理及生理依赖性。毒品一旦供给不上,吸毒者体内各系统功能就会紊乱,出现一系列严重反应,医学上称为“戒断症状”,俗称“犯害瘾”,使人痛苦得死去活来。
  吸毒会上瘾,那么,究竟哪些人容易染上毒瘾?带着这个问题,不久前,我们走进南京市戒毒所。在这个创办5年来共收治了来自全国16个省市数千名戒毒人员的专业戒毒所里的采访过程中,我们进行了3个方面的情况调查:一是“吸毒人员的人口学特征分析”,二是“吸毒人员二多情况统计”,三是“吸毒人员年龄、文化层次对比分析”。根据调查结果,我们发现,在文化层次低、婚姻保障度差、家庭稳定性弱的共性基础上,吸毒人群呈现几个相对集中区——   青少年——
  青春期的无知与迷乱
  从年龄层次看,吸毒者以青少年居多。被调查的吸毒人员中35岁以下者占78%,年龄最小的只有12岁。这是因为,处在这一年龄段的人,要么是心智发育不健全的“后青春期”型人格,要么是道德规范与理智约束剥落的“前成熟期”型人格,人格的不完整、不成熟,恰恰构成了毒品冲击下生命堤坝溃决的“蚁穴”。
    青少年吸毒,大多从好奇心开始。作为与生俱来的生理特点和原动力,好奇心对人的行为具有极大的支配力。据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的一项研究表明,人类行为受15种基本欲望和价值的驱使,其中好奇心居首位。正因为人类有好奇心,人类才得以不断探索和征服未知领域,求得自身的发展和进步。但任何事物都有它的两面性,好奇心在促使人类不断进步的同时,也有让人类泥足深陷的时候,因为好奇心本身就意味着对指向物的陌生和无知,正如一份资料所显示,有82%的青少年是在不知道毒品的危害下吸食成瘾的。
  令人忧虑的是,近年来,在吸毒人员中,青少年的比例不仅不断增加,而且呈现低龄化趋向。南京警方的一项调查显示,1998年,在查获的吸毒人员中,25岁以下的占总数的33.7%;1999年占39.8%;今年最新的统计已达43.6%,其中最小的吸毒者,从12岁起便开始吸毒。近日,北京市禁毒委员会和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在向社会公布禁毒形势时也指出,北京市查处的吸毒人员的年龄最低已降至11岁。南京市戒毒所办公室杜主任说:“吸毒的青少年往往本身就是或曾经是‘问题少年',在社会大环境日趋宽松的形势下,由于家庭的溺爱放纵和学校教育功能的缺失,他们喜欢流连于迪厅、酒吧等本不该去的各类娱乐场所。轻易进入毒贩子的视线和控制区域,会有什么后果!”
  青少年是吸毒的高危人群。青春正盛,花季未开,人生的戏剧尚未开场,就被一张毒品的黑幕遮住了舞台,这是最可悲的事情,因此也是我们预防毒品的重点。可以说,禁毒工作的成败,关键就看我们在与毒贩子争夺青少年的斗争中是否能够取得优势和胜利。
  单身女性——   罂粟花是如此的害人
  有一句话把两性之间的差别说得很到位也很有趣:男人从来不会为未来发愁,直到他有了一个家;女人一直在为未来发愁,直到她有了一个家。这句话其实深刻揭示了女性特别是单身女性的一个心理特点:寻找一种生存的踏实感和精神的依赖感,即一个家庭或者说使心灵得以安妥的状态。因为在今天仍然以男权为中心的社会,更富于冒险精神的男性并不畏惧面前无路,而女性则不然,生活在没有踏实感和依赖感的状态下,对于大多数素质平平的女性来说,往往像汪洋大海中的一条小船那样容易失去方向。
  单身女性吸毒是近年来吸毒群体中比例增长最快的,说起来这也是色情业泛滥、社会整体道德滑坡的必然结果。我们这样表述并非出于什么“性别歧视”,正如女权主义者西蒙·波伏瓦所说的:“在目前已知的各种社会体制和社会形态中,女性往往扮演着以自身为代价的牺牲者角色。”在本次调查中(表一),所列的312名吸毒妇女中,有202人属单身女性,占总数的65%,而染上毒瘾的原因也大致相同:生活得太苦闷,太压抑,太无聊,都有一种寻找刺激的冲动。
  采访中我们遇到一个来自江浦县名叫宋伟的吸毒女,今年29岁,已是一个8岁孩子的母亲。由于刚进所不久,吸毒的特征还很明显,精瘦的身体,眼圈有些发青,还有着吸毒者所特有的“坦诚”,似乎没有什么不可以讲的——不过,我们仍然能够从中发现一些“讲故事”的痕迹。她说她没有职业,没有经济来源,偏偏又嫁了一个可以说是个无赖的丈夫,吃喝嫖赌样样都来,最终她带着孩子离婚回了娘家。但是,生活并没有随着不幸婚姻的解体翻开新的一页,相反,接踵而至的是生活无着的烦恼,是未来不知所终的困惑和慌乱。无所事事的她用串门打牌聊天的方式混日子,很快就在朋友圈中接触到了毒品并且上了瘾,每天要花上400元毒资,到她因为卖淫被抓获送进来时,已经花了10多万元。
  我们问她哪来的钱,她说是向父母要的,向亲友借的,但她的父母亲友都是下岗的工人或者农民,根本就没有多余的钱给她。我们理解她出于羞耻的撒谎——因为对吸毒者来说,羞耻感是一种难得的品质。事实上,在单身女性吸毒者中间,80%的人都用以娼养吸的方式筹集毒资。与此同时,毒贩子出于培养市场的需要,对这些永远生活在黑暗中,靠出卖肉体为生的女人们也分外青睐,所以,卖淫与毒品往往是并存的:为了吸毒,女人到最后往往就是卖淫;而为了控制卖淫女,毒贩们就诱骗她们吸毒。丧失了尊严的女人,也只有在虚妄的世界里憧憬人生的美好了。
  表格是呆板的,数字是枯燥的,然而,被毒品俘虏的人生却是以一种病态的疯狂演绎着生命的另一种存在方式。
  19世纪英国文学怪杰托马斯·昆西在友人的劝告下服用鸦片后,他惊喜地大叫:“天哪!发生了什么样的突变呵!我的内在精神有了一种多么神妙的启示呵!”得意之下,他进一步感叹道:“这不就是哲学家们争论了许多世纪的幸福奥妙之所在吗?如今拿一个便士便可以买来放在背心口袋里。”但是,他显然太过浪漫了,他怎么也不会想到,100多年后的今天,在当今气象万千的国际社会里,毒品已不再是1000年前的麻醉剂,深陷在它翻滚的波澜中,任何人的生命之舟都将被刻上“泰坦尼克”的名字。
  中国也是一样,30年“无毒国”的美誉已成历史,68.1万名登记在册的毒民和隐藏在背后的巨大的吸毒人群使我们颦眉蹙首,苦苦思索:如何斩断伸向青少年的毒手;如何进行有效的禁毒宣传教育,建立起家庭、学校两道毒品“隔离带”;如何贯彻落实“三禁并举、堵源截流、严格执法、标本兼治”的禁毒工作方针,调动社会各界力量,在禁毒领域打一场真正的“人民战争”,使毒品犯罪在我国无处藏身;如何对吸毒人员积极进行戒毒治疗,使他们尽快脱毒回归社会……
  面前的任务是如此的艰巨,但有一点我们非常清楚:在毒品面前,我们无路可退!

                                 http://www.china110.com  


CopyRight © 2008-2023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附属中学  负责人:张满户  网管员:姬燕  地址:陕西·杨凌  邮编:712100  陕ICP备05052063  技术支持:贝塔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