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家教之窗

家长代劳的忧虑

发布日期:2015-12-18   阅读次数:

□/文(北京)赵化南 □/图 子华

  据报载:周末,位于西安市含光门的一所小学内,几乎每个楼层的窗户上都可以看到一些头发花白、手脚迟钝的老人在擦窗户,教室内也有许多家长们拿着拖把、水桶,卖力地清扫着。与教室内“热火朝天”的场面相反,孩子们却在教室外的操场上追逐玩耍。一位正在劳动的老太太说,小孙女上小学二年级,平时连洗漱穿衣都由她来做,学校安排的值日劳动对孩子已经是“高要求”了,周末大扫除劳动量更大,孩子们根本完不成。有的家长甚至还对学校的规定表示“疑惑”。学校老师介绍,按规定,学校要求孩子们自己打扫卫生,但许多家长担心孩子打扫卫生不安全,又怕孩子累坏了,所以一般都是由他们来代劳。学校对这种现象也不好说什么,只能听之任之。
  据了解,这种学生大扫除由家长代劳的并非个别现象,在许多学校都普遍存在着。不仅如此,许多家长对孩子百般呵护,过分娇惯,简直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他们甘愿给儿孙当牛作马,样样为孩子代劳,甚至对上中学的孩子,起床还要大人为其穿衣戴帽,睡觉时给其脱衣服鞋袜,为其洗脚铺床。这样做的结果,使孩子养成好逸恶劳的恶习,动手能力很差,劳动观念薄弱,甚至连洗手绢、削苹果、剥桔子皮的活都不愿干、不会干,过着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生活。这样表面上是疼爱孩子,实际上等于剥夺了孩子动手的机会和劳动的权利,对他们的健康成长极为不利,实在令人忧虑。   
  让孩子学会劳动,有利于孩子的智力发育。因为手与脑有着密切的关系。手的活动能够刺激大脑中的运动中枢,使得神经细胞能得到迅速发展。同时大脑运动中枢和手调节手指的活动能力,神经中枢与手指活动反复的相互作用,能促使孩子的大脑的发育,为孩子变得聪明能干提供生理基础。劳动给人以智慧,劳动会使人聪明。一个懒于动手、不爱劳动的孩子,不可能是一个聪明的孩子。孩子一般都有好奇心,看到大人劳动,乐于伸手试试。此时大人因势利导,加以鼓励指点,让他们从“玩”的心情开始,学会劳动干活,就能促使孩子理解力、想象力和思考力的提高,对他们智力发育很有好处。不仅如此,通过劳动,还能培养和发展孩子关心他人、热爱集体、尊老助老的优秀品质,加深对父母的感情,更容易体谅和理解父母,有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孩子爱不爱劳动、会不会干活,不是一个小事,而是关系到培养一种精神,关系到孩子将来的自立能力的大问题。不培养孩子爱劳动能吃苦的精神,那将是家长的失职,也是下一代的悲哀。美国一项研究成果表明:爱劳动和不爱劳动的孩子相比,长大后犯罪率为1∶10;失业率为1∶15。这是多么可怕的警示呀!   
  国外发达国家,通常都很重视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使他们从小养成热爱劳动的习惯。德国有一项法规,要求儿童6岁到8岁要帮父母洗碗、扫地和买东西;10岁到14岁要参加修整草坪之类的劳动;14岁到16岁每月要做家庭大扫除一次。在美国,孩子从小时候起,父母就放手让他们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独立劳动。孩子上小学,就打零工挣钱,学费不能完全依赖大人。在日本,很少看见抱小孩的母亲,特别是在雨天,常常会目睹这样的情景:三四岁的孩子穿着雨靴,背着小包,撑着小雨伞跟在大人的后面走。有时孩子不小心摔倒了,大人会一声不吭地等在那里,孩子就会一声不响地爬起来,继续赶路。这在我们看来似乎有点“无情”,但正是这种“无情”,使孩子从小养成自己动手、热爱劳动的品德和习惯,为他们将来自立于社会奠定下良好的基础。这才是真正地对孩子负责,真正地疼爱孩子。如果天下的家长能从小让孩子学会劳动,不要样样给他们代劳,那将是功德无量的大好事,必然会使孩子终生受益无穷。  


CopyRight © 2008-2023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附属中学  负责人:张满户  网管员:姬燕  地址:陕西·杨凌  邮编:712100  陕ICP备05052063  技术支持:贝塔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