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家教之窗

考前不要打乱惯有生活规律

发布日期:2015-12-18   阅读次数:

  沈成然,2000年高考安徽省文科第一名,总分653分。毕业于安徽省金寨一中,现为北京大学法学专业本科生。
  高考已迫在眉睫,如何充分利用这短短的时间调整好自己的临战状态等一系列问题自然成为新一届考生关注的焦点。为此,笔者采访了去年的安徽省文科高考状元沈成然,希望他的经验和建议对考生有所助益。
  在学习方面,他提出了两套方案。一是逐一再记忆各科知识点,这不仅可以有效帮助记忆力不佳、对知识宏观结构不甚了然的考生巩固复习基础,也有利于考生掌握学科动态,从而更全面缜密地答题。不过,他认为此种大规模的复习方式耗时耗力,“只适合于成绩中等偏下的考生”。另一种则是缩小复习规模,有针对性地查缺补漏,沈成然即采取了此方案。他介绍说,当时他就静静地躺在床上,脑海中像放电影一样过滤每一个知识点,如果遇到遗忘或不甚清晰的地方,就起身查找有关资料并立时进行分析记忆,直到不再模糊为止。他建议成绩优异且自信心较强的考生运用这一复习方式,但要注意“不急于求成,合理安排各科各知识面的回忆时间,扎实稳妥地逐步推进”。
  沈成然指出,在这一段宝贵的时间里,不能再施行“题海战术”,而要“适度训练典型试题,挑拣最有效的知识复习”。此外,他也很忌讳猜题,认为每一个考生都应该凭借自身的知识储备去应考。
  在心理调试方面,沈成然自有一套独特的做法。他说,经常散步是提高复习效率、保证高考成绩的最有效途径。高考前的最后一次模拟考试,沈成然的成绩并不十分理想,其自信心也因此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动摇。于是,他抽空来到了离家不远的田野边,向空旷的田地大喊了一阵,把内心的积郁完全释放出来。“整天闷在教室或家中特别容易凝结紧张气氛,越紧张复习效果就越差,而无法复习的结果又是焦躁不安无所适从。”他提醒考生避免此种危害极大的恶性循环,“家长应主动帮助孩子发泄情绪,允许他们处在休闲状态。考生也要学会自我减压,与其进行没有效果的呆坐呆看,还不如彻底放弃。”他说,溜达一圈之后的心情会特别豁然,看书效率可提高几倍。   
  沈成然还告诉笔者,聊天也是一种缓解疲劳、消除紧张的好方法。“在压抑郁闷的时候,不妨找老师、家长或同学聊聊天”,“总之要尽量地排遣不悦”。他指出,考生不要把目标定得太死板,“不要老告诫自己非达到某一分数或考取某所高校不可”,凡事都应该做最坏的打算,因为“退一步海阔天空”。而且,如果时间允许,可邀请数位好友自行组织小型的短跑竞赛,感受冲刺的气氛,再次激发可能已逐渐消退的拼搏精神。
  在高考的前一个星期,沈成然建议考生不要打乱惯有的生活规律,“特意早早地睡觉、疯狂地补充营养、全面地放弃复习等等都不可取”。考生可以适度地看看教材,保证每一科目练习一套试题,不为学到知识,只为适应动脑的状态,“这样就可保证考场上最迅速地进入竞争氛围”。
  对于很多考生反映的“头脑一片空白”、“遇题不懂”等现象,沈成然认为很正常,“人无完人,可以不去理会这些事。”况且,考生可以有意挑选一些适合自我能力、容易下手的试题去练习,避免不愉快的场面,让自己有充实感和成就感。  
  最后,沈成然告诫考生在每一场考试结束之后万万不可对答案,而要“考一门丢一门,全心全意地准备下一场考试”。


                                        中国青年报 


CopyRight © 2008-2023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附属中学  负责人:张满户  网管员:姬燕  地址:陕西·杨凌  邮编:712100  陕ICP备05052063  技术支持:贝塔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