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家教之窗

让孩子体验成功……

发布日期:2015-12-18   阅读次数:

  朋友忿忿地告诉我,他孩子的信心遭遇了挫折。

  那孩子今年小学六年级。半月前,老师在班里征询哪位同学愿意给全班讲一节语文阅读课《公输子为鹊》。孩子自告奋勇地“摘了牌”。《公输子为鹊》是墨子的一篇文章。说的是木匠鼻祖鲁班有天做了个木头鸟,自以为技术精湛,就拿到大思想家墨子跟前去显示。没想到墨子对此不以为然,说一个东西做得算不算巧,得看它对人有没有用。有用的就是巧,没用的就叫拙。    为了讲好这节课,男孩很认真地研究课文,还和父亲讨论“为什么墨子不称赞鲁班做鸟的技巧”。父亲让他去查书,孩子找来《辞海》,查到“墨子”的词条,了解了墨子的平民立场,找到了他看中实用而反对浮华的思想根源。此后,他又查了有关公输子———鲁班的介绍。    那天放学后,父亲很关心孩子的“成就”,就问:“课讲得怎么样?”儿子一脸不高兴,说:“别问我这个。”父亲转而去问儿子的同学,同学说:“我觉得挺好的。资料准备挺全。后来老师解释了一遍,跟他讲的一样,还没他讲得好呢。”    至此,父亲终于明白儿子为什么不愿告诉他讲课的情况,因为他的努力没有得到老师的认可。    我问这位父亲:“你表扬孩子了吗?”他点点头:“我告诉他,你挺棒的,你敢上去讲,而且能查找那么多资料,你学到了很多东西。不要在乎老师有没有表扬你。”我松了一口气。    一个11岁的孩子,通过努力,能够独立地讲解一篇2000多年前的古文,而且不满足于对课文字面的解释,而是在研究课文时提出问题(为什么墨子不称赞鲁班做鸟的技巧);并为了解答问题,去查许多书,继而能够找出相应的说明问题的资料,这是一种很可贵的学习精神和能力。即使他在为同学讲解时,或重点突出不够,或课堂组织有缺陷,也完全应该得到老师的肯定。如果他体验到成功的快乐,他就会有信心再做下一次尝试。而他的同学们也会因此羡慕他、模仿他,像他一样主动地学习。这原本是很好的事情。可是我们的这位老师,只知道按部就班地完成教学计划,却完全没有想到教师应该给学生鼓励、对培养学生的自信心负有责任。    我知道有一个男孩,在国内上中学时成绩中下等,没有任何特长,性格也有些窝囊,似乎是一个找不出任何优点的孩子。中学还没有毕业,他随父母去了美国,在一个城市继续学业。他的老师总是想方设法地找出学生的优点,帮助学生建立自信。可这个孩子体育、功课、音乐、劳作都很一般,这可难坏了他的老师。有一天,男孩没事时随手画起了画,被老师看见,马上对他的绘画大加赞扬(其实那也就是一个孩子的随手涂鸦),并且帮助他修改,还推荐给当地的一家小报。男孩受到了鼓励,从此画画更加用心,水平大长,还被当地评为小艺术家。这种正向效应在各方面不断显现,这个曾经被认为找不出任何优点的男孩变得很多方面都越来越优秀,用他母亲的话说是“就像换了一个人”。    可见,不同的教育观念和教育方式,会得出完全不同的教育结果。如果我们的教育能让孩子们体验成功,让他们乐于也有信心去尝试下一次,我们也许会让更多的“平庸者”变得杰出。  

摘自 人民网 


CopyRight © 2008-2023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附属中学  负责人:张满户  网管员:姬燕  地址:陕西·杨凌  邮编:712100  陕ICP备05052063  技术支持:贝塔网络